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研究
杨永春
150103196609091040
摘要:本研究聚焦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领域。详细剖析影响造价预算的各类因素,梳理其编制流程与方法。明确成本控制目标、原则,划分阶段并指出关键环节。深入探讨当前在管理、技术方法、人员组织层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管理、运用先进技术以及提升人员素质与组织协同等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型绿色建筑;造价预算;成本控制;管理策略
引言
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型绿色建筑凭借其显著的环保、节能特性,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然而,相较于传统建筑,新型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由于采用了独特的技术、材料和设计理念,其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合理精准的造价预算与有效的成本控制,不仅关系到新型绿色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更对其在市场中的广泛推广与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目前,行业内虽已意识到相关问题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少难点与空白。
一、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要点
1.1影响造价预算的因素分析
绿色建筑的成本预算受诸多因素交叉影响,建筑本身的绿色建筑标准决定了建筑预算,绿色建筑评级标准如LEED、BREEAM等,对于建筑在节能、节水、室内环境质量上的要求不一样,不同评级标准所需的造价具有差异性。绿色环保的材料及设备均较常规建筑材料价格高,如保温材料、智能节能设备等材料和设备等,长期使用收益明显,但在投入上会显著增加建筑的预算。具有特殊性的设计及施工技术,绿色建筑常采取的被动式设计需要严密测算采光、通风等指标,施工过程中对工艺精度要求高,额外的设计咨询及施工管理等成本不能被忽略。
1.2造价预算编制的流程与方法
在概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一定要遵守严格的编制步骤,工程开始阶段要充分收集项目的有关信息,比如设计图纸、场地调查资料、当地材料和劳工市场价格等,根据工程的类型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比如类比估算的方法,即选取类似已经建成的绿色建筑概预算价格,并结合当前工程建设不同之处进行调整,参数估算法,即根据一些重要参数与估算的造价间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进行估算。
二、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构成及影响因素
2.1新型绿色建筑造价独特构成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外,在绿色建筑中的其他开支也是一项不小的费用。首先是用于建设节能建筑的成本费用,例如,用于保温隔热等建筑节能效果上的保温、隔音等新型材料,因为这类材料的价格远远超过传统的材料价格;智能化节能监控系统成本,对于建筑物的能耗进行科学的调节,这类装置本身的价格以及对其进行安装、调试等所需费用。还有就是在绿色建筑中进行建设的环保系统费用支出,例如,水处理系统成本费用,建筑的雨水回收处理需要安装、建造专门的集水管、储水装置、净水过滤等设备,成本非常可观。还有污水处理器的成本费用,在建筑中针对建筑自身的规模、设计的标准不同,这一装置的价格也不同,是绿色环保建筑建设当中必不可少的配置。
2.2多维度影响造价因素剖析
设计因素导致设计造价提高。星级差别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影响建筑体型系数要求,建筑体型系数较小,建筑外观更紧凑,减少热量的损耗,限制建筑外部造型,增加设计费用,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要求更高,要求使用更优质的保温、隔热材料,增加墙体、门窗的造价,采用优化的建筑自然通风以及采光,需复杂的建筑空间布局以及更加优质的采光设施,增加设计以及建造费用。
材料方面的影响。绿色建材生产技术要求高,前期研发费用较高,且投产以后,对产量没有要求,规模化生产和铺货量又不及传统建筑材料,整体而言,其生产成本处于较高水平,例如可生物降解型建筑材料,其价格要比传统建筑材料高出几倍。从整体成本来看,绿色建材从长期角度来看,其节能、减排效果明显,能够降低建筑后期运行成本,从而成本相当。施工方面的影响。绿色建筑往往采用装配式建筑,虽然能够提高建造质量和效率,但是前期要投入巨资购买预制构件生产线、场地建设;并且施工人员需要培训才能满足绿色建筑材料生产施工的要求,这会提高人工成本。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的应用,需要专门施工管理人员,要求施工人员对建筑工程在建造过程中对现场的扬尘污染、噪声污染、污水排放等污染管控做好环境治理,其中需要各种污染防治设备和监测监控系统,从而还会提高建筑工程造价。
三、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3.1管理层面的问题
管理制度欠缺。大部分项目无专门的造价预算和成本管理的通用管理制度,部门之间岗位职责不明确,工作缺乏衔接,在预算过程中也缺少监督,没有对预算超预算进行及时的发现和纠正,造成成本失控的风险较高。部分企业本应为从源头控制成本而进行总成本管理,却急于眼前利益,往往只关注项目建设施工阶段成本,缺乏前期投资和后期运营维保投入,从而影响总成本。
3.2技术与方法层面的问题
造价预算编制水平较低,一些施工单位尚沿用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不能充分体现新型绿色建筑特有的科学技术和建筑材料费用;造价成本控制技术单一,缺乏对造价成本的动态控制技术,不能实时检测造价成本,不能及时地进行造价成本控制。信息化应用技术不高,各单位之间信息联系较少,信息共享不便,工作重复度大。
3.3人员与组织层面的问题
专业技术缺乏突出。新型绿色建筑工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掌握建造技术知识,又具备绿色工程技术、造价管理知识和造价预算人员凤毛麟角,难以在造价预算和成本管理过程中做出科学的决定。施工项目人员缺乏成本管理的思想,只认为这是财会人员工作范畴,不配合做好成本管理工作。组织协调能力弱,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之间缺乏沟通和合作,信息交流不到位,从而设计变更过于频繁、工期延误等情况会诱发成本。
四、优化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的策略
4.1加强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的管理措施
建立完善管理系统。建立健全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制度,统一和细化编制工作范围和具体内容,并确定各参建单位在项目全过程的具体工作职责,从项目规划开始到项目完工结算是一个完整的工作周期,每一项工作都有着明确的责任人,为后续工作的顺利衔接提供保证。增强预算执行控制力度,组建专门的预算执行控制小组,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抽查,一旦发现存在突破预算范围的趋势,及时明确预算超支的客观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
4.2创新造价估算方法
在新型绿色建筑领域,创新造价估算方法刻不容缓。引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估算技术,能整合海量绿色建筑造价数据、市场价格信息等,构建精准估算模型。借助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可依据项目建筑面积、绿色建筑星级等特征,快速输出详细造价估算结果,极大提升估算效率与准确性。同时,完善清单计价规则也尤为关键。
4.3提升人员素质与组织协同能力
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与学校、培训中心共建新型绿色建筑造价与成本控制专业的课程,培养一批具备工程建筑专业知识和绿色技术和造价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强化全员成本控制意识培训,通过定期开展讲座、剖析典型案例等方式使项目的团队各成员深刻认识到控制成本与自身的实际工作息息相关,调动其主动参与的主观热情。
结语
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意义重大。本文剖析了影响因素、编制流程等要点,指出管理、技术、人员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对应优化策略。未来,随着行业发展,需持续完善管理体系,深化技术应用,提升人员能力,以推动新型绿色建筑在造价与成本管控上迈向更高水平,助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嫦玉.新型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思考[J].城市开发,2025,(02):91-93.
[2]易悦.新型材料在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中应用策略分析[J].居舍,2024,(34):155-157.
[3]周灿伟.绿色建筑材料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途径探索[J].居舍,2024,(33):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