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研究

作者

张家齐

372325198610054811

摘要: 本文聚焦建筑工程领域,深入探究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风险控制关键策略。剖析传统安全管理弊端,阐述涵盖组织架构、制度建设、教育培训的管理体系核心要素,详述从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到特殊作业环节的风险识别与防控要点,探讨面临挑战与应对,旨在提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水平,保障人员生命财产,推动行业稳健发展。

一、引言

在建筑工程蓬勃发展之际,施工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建筑施工环境复杂、工序繁多、人员流动大,安全事故频发不仅威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造成财产损失,还会延误工期、引发社会问题。强化施工安全管理、落实风险控制策略,是建筑工程顺利推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承载着无数家庭幸福与社会稳定期望。

二、传统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弊端剖析

(一)管理粗放随意

传统管理多依赖经验,缺乏标准化流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搭设随意,如脚手架间距不规范、安全网破损未及时更换;施工用电乱拉乱接,配电箱无防雨措施,漏电风险高,为事故埋下隐患,难以保障稳定安全施工环境。

(二)安全教育形式化

安全教育常走过场,以简单讲座、发放资料为主,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施工人员被动接受,未真正理解安全知识重要性与实操要点,如高处作业风险及正确防护方式不明,遇突发状况无法正确应对,致使安全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部门协同缺失

建设、施工、监理等部门安全管理职责不清,协同作战能力差。施工单位重进度轻安全,安全隐患自查自纠不力;监理单位监督不严,对违规行为未及时制止;建设单位协调不足,各方信息沟通不畅,安全管理漏洞频出,削弱安全管控合力。

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

(一)组织架构完善

构建涵盖建设、施工、监理多方联动的安全管理组织。施工单位设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配备专职安全员,各班组设兼职安全员,明确层级职责;监理单位安排安全监理工程师,审查安全方案、监督现场落实;建设单位统筹协调资源,保障安全投入,各方各司其职,织密安全管理网络。

(二)制度建设健全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系列规章。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责任细化至每个岗位、工序,签字背书;安全检查制度规范定期、专项、日常检查流程、内容与标准;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隐患分级、报告、整改、销号流程,以制度约束行为,确保安全管理有章可循。

(三)教育培训强化

开展分层、分类、分岗安全教育培训。新工人入职三级安全教育,涵盖公司、项目、班组层面法规、通识、实操知识;特种作业人员专业培训,依工种学操作规程、应急处置,定期复审;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聚焦法规政策、安全领导力,提升全员安全素养,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四、建筑工程施工各阶段的风险识别与防控要点

(一)施工前准备阶段

1.场地勘查与规划

细致勘查施工场地地质、周边环境,识别滑坡、坍塌、邻近建筑物沉降等风险。依勘察结果合理规划办公区、生活区、加工区、施工区布局,远离危险区域,如在河边施工,生活区布置在上游安全地带,设置排水、围挡设施,防患于未然。

2.施工方案安全审查

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安全章节。深基坑、高大模板、起重吊装等危大工程方案,组织专家论证,从技术、管理、应急多角度把关,确保方案可行、安全措施到位,为施工安全奠基。

(二)施工过程阶段

1.高处作业安全防护

规范搭建脚手架,严格控制立杆、横杆间距,按规定铺设脚手板、挂设安全网,确保稳固可靠;高处作业人员系挂安全带,设置生命绳、安全通道,严禁在无防护条件下冒险作业,预防高处坠落事故。

2.施工机械管理

建立施工机械进场、安装、验收、使用、维保全流程管理制度。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等大型机械进场查验合格证、检验报告,专业人员安装调试,验收合格挂牌使用,定期维保、检查关键部件,确保运行安全,杜绝机械故障引发事故。

(三)特殊作业环节

1.动火作业管控

划定动火区域,严格动火审批流程,作业前清理周边易燃物,配备灭火器材,专人监护,实时监测可燃气体浓度,防火灾爆炸。如在易燃易爆仓库附近动火,升级防护措施,确保动火安全。

2.有限空间作业保障

对地下室、污水井等有限空间作业,作业前气体检测,强制通风置换空气,佩戴符合标准防护装备,系安全绳,外设监护人员,遇异常立即救援,防止缺氧窒息、中毒事故。

五、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一)人员流动挑战

1.新工人频繁入职

建筑行业用工流动性大,新工人不断涌入,安全培训压力骤增。培训资源紧张,难以保证新工人及时、全面接受高质量培训,初入工地便面临安全风险,易引发事故。

应对策略: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培训平台,开发微课程、模拟实操软件,供新工人随时学习;与劳务公司合作,提前培训储备合格工人,缓解入职高峰培训压力,确保工人安全上岗。

2.熟练工人流失

经验丰富熟练工人因待遇、工作环境等跳槽,带走宝贵实践经验,新工人成长需周期,期间安全管理难度加大,如复杂工艺操作不熟练易失误。

应对策略:施工企业优化薪酬福利体系,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设立技能津贴、荣誉奖励,留住人才;建立内部导师制,老带新传承经验,加速新工人成长,稳定施工队伍。

(二)技术革新挑战

1.新技术应用风险

建筑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如装配式建筑、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智能建造设备,施工人员难快速掌握,企业缺乏成熟安全管控经验,增加安全隐患,如装配式构件吊装精度要求高,操作不当易碰撞坠落。

应对策略:企业联合科研院校、设备厂商开展专项培训,现场指导;在新技术试点项目总结安全管理经验,形成操作指南,逐步推广,降低技术应用风险。

2.安全技术标准滞后

行业技术快速迭代,部分安全技术标准更新慢,难适应新工艺要求。如新型脚手架体系安全搭设、验收标准不明,导致现场无据可依,监管困难,影响安全管理规范性。

应对策略:主管部门加速标准修订,广泛调研吸纳前沿技术成果;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实时跟踪技术进展,确保标准与技术同步,为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三)外部环境影响

1.气候变化威胁

建筑施工露天作业,风雨、高温、严寒等极端气候干扰大。暴雨致基坑积水坍塌、滑坡;高温使工人中暑、疲劳作业风险升;低温影响混凝土浇筑、钢结构焊接质量,引发结构安全隐患,打乱施工计划,威胁施工安全。

应对策略:制定应对极端气候预案,暴雨前加固基坑、疏通排水;高温时段调整作息、发放防暑物资;冬季加热保温、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合理安排施工,降低气候不利影响。

六、结论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是系统且艰巨任务,借精细管理、人员稳定、技术适配、环境应对之力,突破重重难关,必将筑牢施工安全防线,保障人员生命财产,推动建筑工程行业在安全基石上蓬勃发展,为社会发展注入稳定力量。

参考文献

[1] 叶帅.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研究[J]. 浙江工艺美术,2023(12):166-168.

[2] 陈凯.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C]//2024人工智能与工程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24:1-4.

[3] 刘琦.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策略研究[C]//建筑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 20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