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学课堂中技术应用对学习效果的促进

作者

姜莉莉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平阳实验学校 271200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下,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技术通过多样化手段,助力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知识,如利用动态数学软件将几何图形的变换直观呈现,使学生轻松掌握相关概念。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及趣味化软件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数学课堂枯燥氛围。同时,技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空间,在线学习平台、智能辅导系统让学生可按需学习,提升学习自主性与效率。此外,技术应用还能实现精准教学,借助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据此调整教学策略。总之,合理运用技术能全面优化数学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升,为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数学课堂;技术应用;学习效果;知识理解;学习兴趣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技术手段如多媒体、互联网、智能教学软件等逐渐融入数学课堂,为这一困境带来转机。技术的应用打破了数学知识抽象的壁垒,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应用场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多样化的技术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此外,技术还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路径,满足不同学生学习节奏与需求。深入探究数学课堂中技术应用对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对于优化数学教学、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助力知识理解与掌握

1.1抽象概念具象化

数学中众多抽象概念,如函数的变化规律、几何图形的空间关系等,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技术应用能将这些抽象概念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呈现形式。动态数学软件可对函数图像进行动态演示,随着参数的改变,函数图像实时变化,学生能清晰看到函数性质如何随参数变动而改变,直观理解函数概念。

1.2复杂问题简单化

面对复杂数学问题,如复杂的数学证明、多步骤的应用题,技术可通过可视化分析、模拟运算等方式,梳理问题解决思路,将复杂问题拆解为简单步骤。利用数学绘图软件辅助几何证明,软件能根据已知条件自动绘制图形,并逐步推导证明过程,以直观图形和逻辑推导展示每一步骤,帮助学生理解证明思路。在解决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应用题时,借助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运算,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以表格形式呈现,通过公式计算各变量数值,清晰展现解题过程,让学生轻松掌握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1.3知识关联可视化

数学知识体系庞大且各知识点相互关联,学生往往难以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借助知识图谱技术,可将数学知识以图形化方式呈现,节点代表知识点,连线表示知识点间逻辑关系,如在代数知识图谱中,展示方程、函数、不等式等知识点如何相互推导与转化,学生通过知识图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知识全貌,理解知识脉络,构建系统知识框架。思维导图软件也有助于学生梳理章节知识结构,在学习完一个数学章节后,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软件,将知识点分类整理,标注重点与易错点,清晰呈现知识层次与关联,加深对知识整体理解,强化记忆效果。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

多媒体技术融合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元素,为数学课堂注入活力。在数学教学中,播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科普视频,如讲述数学在建筑、艺术、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看到数学的广泛用途,感受数学魅力。利用动画演示数学定理证明过程,如勾股定理通过动画展示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变化,生动有趣的呈现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还可展示数学家的故事图片与简介,如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艰辛历程,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背后的人文故事,提升对数学学科的情感认同,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2.2趣味化软件增添乐趣

各类趣味数学软件为学生提供了新颖学习体验。数学游戏软件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环节,如在数字解谜游戏中,学生通过运用四则运算、逻辑推理解开谜题,在游戏过程中巩固数学运算与思维能力,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学习数学。数学建模软件让学生可根据现实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如利用软件模拟城市交通流量、人口增长趋势等,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大功能,体会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激发深入学习数学的兴趣,改变对数学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

2.3互动式教学提升参与度

借助互动教学平台,教师可开展多样化互动教学活动。在课堂上设置抢答、投票、小组竞赛等环节,如在讲解数学公式应用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平板或手机在互动平台抢答,即时反馈学习成果,增强学习紧张感与趣味性。利用在线讨论区,学生针对数学难题展开讨论,分享解题思路,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提高课堂参与度。互动式教学使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在积极互动中感受数学学习乐趣,提升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1提供自主学习资源

互联网技术使海量数学学习资源触手可及。在线学习平台汇聚丰富课程资源,从基础数学知识讲解到数学竞赛培优课程应有尽有,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水平与需求,自主选择合适课程进行学习。电子图书、学术论文数据库为学生深入研究数学问题提供资料支持,学生在学习某一数学专题时,可查阅相关电子书籍与前沿研究论文,拓宽知识视野。此外,教育类APP提供碎片化学习资源,如数学知识点总结、每日一题等,方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满足不同学习场景下学生自主学习需求。

3.2支持个性化学习路径

智能教学系统依据学生学习数据,为其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通过分析学生作业、测试中的答题情况,系统精准定位学生知识薄弱点,推送针对性学习内容与练习题目,如学生在函数部分掌握欠佳,系统自动推送函数知识点讲解微课、专项练习题,帮助学生查缺补漏。自适应学习软件能根据学生答题正确率动态调整题目难度,学生答对题目后,软件自动提升下一题难度,答错则降低难度并提供详细解析,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学习挑战,满足不同学生学习节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进步,提高学习效率。

3.3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工具与平台。学生利用数学实验软件,可自主设计数学实验,如在探究概率问题时,运用软件模拟多次抛硬币、抽奖等实验,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归纳概率规律,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借助在线数学论坛,学生可发布自己的数学思考与疑问,与其他数学爱好者、专家交流探讨,在交流过程中拓展思维,学会自主寻找问题答案,提升自主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总结

数学课堂中技术的应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且深远的。从助力知识理解与掌握,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具象化、简单化,呈现知识关联,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丰富多媒体资源、趣味软件和互动式教学活跃课堂氛围,再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海量资源、支持个性化学习路径并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技术全方位优化了数学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张宸溪,洪心,方海光.TPACK视角下初中数学课堂网络画板技术应用效果分析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5,(02):70-75.

[2]冯丹.网络时代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4,(07):109-112.

[3]方园.智慧教学,数字技术应用模式赋能数学课堂[J].中国教师,2024,(01):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