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效果分析

作者

乌仁图雅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025350

摘要:本论文围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展开研究,结合工程建设实际需求,分析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与框架要素。通过建立涵盖质量策划、过程控制、监督改进的完整体系,明确各参与方职责,规范施工流程。运用案例分析与数据统计,对体系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验证该体系在提升工程质量、降低质量事故率等方面的显著成效,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实践指导。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体系构建;实施效果;质量控制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与寿命,更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和技术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工程建设的需求。构建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对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成为保障工程质量、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然而,当前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职责不清、流程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深入研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质量管理体系需涵盖建筑工程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全生命周期,将人员、材料、设备、工艺等各要素纳入统一管理框架。通过建立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整体,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连贯性。

(二)预防性原则

强调以预防为主,通过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前制定预防措施。在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材料检验,施工过程中加强工序检查,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降低质量成本。

(三)全员参与原则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涉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多方主体,以及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各类人员。只有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各自职责,形成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良好氛围,才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四)持续改进原则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工程建设环境的变化,质量管理体系需要持续优化和改进。通过对质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反馈,及时发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框架构建

(一)质量策划

质量目标设定:根据项目特点和合同要求,制定明确、可量化的质量目标,如工程质量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分项工程合格率达到 100% 等,并将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和岗位。

质量管理计划编制:结合工程进度,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计划,包括质量控制要点、检验标准、检验频率、质量保证措施等,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控提供依据。

(二)过程控制

人员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施工能力;对管理人员进行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

材料设备管理:严格把控材料设备采购关,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加强材料进场检验,对钢筋、水泥、防水材料等关键材料进行抽样检测,不合格材料严禁用于工程建设;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施工过程管理:规范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加强工序交接检验,上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对隐蔽工程、关键部位等进行重点监控,留存影像资料,确保施工质量可追溯。

(三)质量监督与改进

内部监督:建立项目内部质量检查制度,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设立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质量问题。

外部监督:积极配合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和监理单位的检查工作,对提出的质量问题及时整改;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检测和评估。

质量改进:建立质量问题反馈机制,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优化体系内容,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路径

(一)明确各方职责

建设单位:作为工程项目的总负责方,负责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协调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关系,确保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设计单位:保证设计文件的质量,做好设计交底工作;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问题,对设计变更进行严格管理。

施工单位:是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主体,负责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组织施工;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监理单位:履行质量监理职责,对施工过程进行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严格审核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资料,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不予验收。

(二)加强培训与宣贯

组织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相关培训,向全体人员讲解体系的内容、要求和重要性,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和执行能力;通过宣传栏、会议等形式进行宣贯,营造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质量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共享。通过平台对施工过程进行远程监控,及时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对质量问题进行跟踪管理,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效果分析

(一)案例选取与数据收集

选取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作为研究案例,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实施了本文构建的质量管理体系。收集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数据、质量事故记录等资料,与未实施该体系的同类项目进行对比分析。

(二)实施效果评估

工程质量提升:通过对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数据统计,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项目分项工程合格率达到 98.5%,高于未实施项目的 92%;工程实体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混凝土外观质量、墙面平整度等指标均优于未实施项目。

质量事故率降低:项目施工过程中质量事故发生次数为 2 次,而未实施该体系的同类项目平均质量事故发生次数为 6 次,质量事故率降低了 66.7%,有效减少了因质量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工期延误。

管理效率提高: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使质量信息传递更加及时、准确,各方沟通协调更加顺畅,项目管理效率显著提高,施工工期缩短了 10%。

五、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明确原则、完善框架和规范实施路径,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案例分析表明,该体系在提升工程质量、降低质量事故率、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适应新技术、新规范的要求。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体系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智能化质量管理手段;同时,加强对新兴建筑技术和材料的质量研究,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推动建筑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实施[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4,(07):57-59.

[2]薛占超.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4,(12):54-57.

[3]明家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07):21-23.DOI:10.16673/j.cnki.jcfzdx.2024.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