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对策
肖双斌
云南高创人才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为全面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质量,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技术其施工要点与流程进行了详细探讨。同时,以灌浆工艺要求为基准,从材料管理、施工过程把控、质量检测等多维度制定科学的质量控制策略,旨在为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质量、提升工程整体效益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灌浆;技术;质量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关乎民生福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灌浆技术作为其核心工艺,通过对堤坝实施加固,有效防范渗漏风险,为工程稳定运行筑牢屏障。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现场往往条件复杂,施工过程中涉及众多精细工艺。在此背景下,深入钻研灌浆技术,并加强质量管理,是守护工程质量、提升工程效益的关键之举。
1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技术概述
灌浆施工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广泛,凭借其专业性与明确的功能特性,成为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该技术通过机械设备将配制好的浆液注入建筑物指定部位,待浆液凝固后,在内部形成稳固的加固结构,有效填充地基土的孔隙与裂缝,显著降低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风险。同时,灌浆能在水工建筑物中构建防渗帷幕,阻断水流通道,避免堤坝渗漏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还可提升岩土体整体性能与抗腐蚀能力。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需依据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工程实际需求,科学选择灌浆方法与工艺标准。此外材料调配、灌浆压力测试、速度掌握以及流程遵守,每一个细节都需按照要求进行,才能全面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2 水利水电灌浆的施工技术
2.1钻孔施工
钻孔施工作为灌浆施工的首要工序,直接影响后续灌浆效果,是确保施工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钻孔过程中,需严格把控施工精度,确保孔壁均匀、孔身垂直,使成孔尺寸与位置精准契合设计要求。当钻孔达到预定深度和规格后,应立即对孔洞进行彻底冲洗,及时清除残留的岩粉、碎屑等杂质,避免其干扰浆液与岩石的胶结效果。钻孔作业通常会按照预先规划的次序逐个进行,比如从施工区域的一端向另一端推进,或按照梅花形、行列式等特定布局依次实施 ,确保每一个钻孔都能为后续灌浆工序做好铺垫。若试验结果达标,后续灌浆流程可适当简化,从而有效提升工程整体施工效率、保障项目进度[1]。
2.2灌浆施工
2.2.1选择合适材料
在灌浆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选择一般都是以设计标准为基础,而常用的灌浆材料涵盖粉煤灰、水泥、水,以及纯水泥浆等,这些材料的品质优劣直接决定着工程的最终质量。因此,灌浆作业前最重要的就是制样测试,整个过程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实行,最终保障材料性能符合施工要求。
2.2.2灌浆工艺选择
灌浆施工中,纯压式和循环式应用最为广泛。纯压式借助灌浆泵将浆液直接压入钻孔,操作简便,但存有小裂缝堵塞缺陷,难以完全填满缝隙,因此在大裂缝岩层中使用效果良好,与此同时纯压式对10 - 12米的钻孔深度、灌浆浓度要求较高。循环式灌浆分为孔口循环和孔内循环,前者使浆液在孔口短暂循环后灌注,兼具纯压式高效与循环式的浆液利用优势;后者依靠内、外管结构实现管间循环,能增强浆液流动性与均匀性,降低凝固风险,减少沉淀,有效保障灌浆质量。
2.2.3灌浆顺序
在在灌浆施工中,不少项目会优先选择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这种工艺它将钻孔分段处理,每完成3 - 5米灌浆,就及时压水冲洗。等浆液凝固达标后,再继续下一段施工,能大幅降低事故风险,特别适合岩层复杂的区域。不过,这种方法也存在明显不足,由于施工周期较长,设备需频繁移动,会导致人力投入增加、设备损耗加快,从而大幅提升施工成本。相比之下,传统的一次性灌浆法适用于孔深小于10米的普通钻孔,但在面对裂缝少、透水性低的岩石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此时就需要改用分段灌浆法。此外,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同样以3 - 5米为一段,在特定工程场景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的灌浆顺序各有优劣,施工时需综合工程地质条件、工期要求、成本预算等因素合理选择,以保障灌浆施工的质量与效率[2]。
3.水利水电工程灌浆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3.1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养
施工人员是把控水利水电工程灌浆质量的核心,其专业技能与质量安全意识直接决定工程品质。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技能培训,通过理论教学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施工人员熟练掌握灌浆技术,确保施工全程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从源头上杜绝质量缺陷。同时,强化质量安全教育同样刻不容缓。通过典型事故案例剖析、安全知识宣讲等形式,让施工人员深刻认识到灌浆施工不仅关乎工程质量安全,更关系人民生命财产与社会发展,以此激发其责任感与职业自豪感。唯有如此,施工人员方能在作业中主动担责、积极配合,严格把控质量关,切实提升施工管理水平,为工程筑牢质量安全防线。
3.2梳理施工各问题,并提前解决
在施工之前,分析可能发生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是保障工程顺利推进的一大举措。如质量管控人员可凭借过往施工经验,对灌浆全流程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与梳理。从钻孔精度把控、泥浆配比优化,到资金合理调配,均需细致排查,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将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同时,针对工程勘察数据偏差、技术变更衔接、设备性能波动等问题,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科学规划施工流程;对周边环境影响评估、生态保护措施落实等环节,合理配置专业人员进行全程跟踪检查。通过前置化问题处理,为灌浆施工扫清障碍,确保工程顺利推进[3]。
3.3合理管控水利水电工程灌浆钻孔施工工艺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的质量根基,始于钻孔工艺。作为首道核心工序,钻孔的精度与规范程度,直接左右着后续灌浆效果与工程最终成败。由于钻孔作业对设备性能要求严苛,需依据不同地质条件、工程需求,科学选配专业钻孔设备,确保设备适配性。同时,钻孔的位置、深度、倾斜度等参数必须精准把控,施工人员需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利用专业测量仪器,对每个孔洞进行精细化施工,避免因参数偏差影响灌浆效果。此外,施工全程应严格遵循既定工艺流程,从钻孔定位、设备调试到钻孔作业、清孔验收,每一步都需规范操作。正如俗语所言“规则决定结果”,唯有严守施工标准,才能为灌浆工程筑牢质量根基 。
3.4做好压力测试
在水利水电灌浆施工中,压力测试与质量检测对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压力测试时,需根据地质条件与设计要求,精准调控灌浆压力,通过分级升压、稳压观测等操作,确保压力稳定且符合标准,避免因压力异常导致漏浆、串浆等问题。灌浆完成后,采用压水试验、钻孔取芯等多种检测手段,对灌浆强度、密实度、防渗性能等指标进行全面检验,及时发现潜在质量隐患并整改,以严格的压力测试与质量检测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工程,对社会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而灌浆技术作为水利工程项目其中的一个部分,工艺的选择,工艺的实施,质量的合理控制,影响着工程日后的稳定运行,因此对其展开深入探讨,并做好质量控制研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周瑜.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对策[C]//2024智慧施工与规划设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24:1-3.
[2] 廖鑫.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对策探析[C]//2024人工智能与工程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24:1-4.
[3] 周滔.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对策探析[J]. 中国住宅设施,2024(3):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