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国以来城市社区党建的实践探索

作者

陈静

中共滁州市委党校 安徽省滁州市 239000

社区,作为基层自治的基本单元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基层基础,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要把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为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指明了方向。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社区党建的实践历程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其中,城市社区领域党建是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党的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相较农村而言,城市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更为薄弱,且建国初期缺乏城市党建工作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这些对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鉴于此,一方面,全国各地根据毛泽东“还是把市民组织起来好”的指示,对城市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试点探索,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居民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巩固了党在城市的重要组织体系;另一方面,根据 1951 年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会会议中审议通过的《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关于发展新党员的决议》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发展党员,为新中国成立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指明了方向。

2.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城市基层党组织成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障。1982 年在全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座谈会上,中共中央组织部对如何切实解决好城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安排部署。随后,1989 年 8 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础”。1994年 9 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中,首次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总体布局。1996 年 9 月《关于加强街道党的建设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街道和居民区等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主要职责。特别是计划经济体制解体后,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同时伴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加重了城市社区的任务和负担。基于此,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城市社区党建作了重要部署,提出了要构建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2004 年 10 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的意见》中,对城市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和重要任务都做了进一步的明确。

3. 新时代以来城市社区党建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社区成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城市社区党组织在城市社区建设中扮演的角色也愈加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市工作。在 2015 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全面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的指向要求。与此同时,2019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出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这为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 年5 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对城市社区党建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今年刚刚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新的形势下,部署了要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等七方面重点任务要求,为未来城市发展勾勒出重要方向。

二、当前城市社区党建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社区党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现阶段形势任务要求相比,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逐渐成为加强基层党建需要破解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

1. 组织架构有待健全。社区党组织在联动社区治理主体、整合社区治理要素、实现社区治理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党组织由于各种原因仍然存在着成员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明晰、支部凝聚力不强、公共服务能力弱等现象。且现阶段,社区党组织在人财物等基础要素保障上仍显不足,大部分社区受“属地管理”制约社区负担过重等现实问题仍然切实存在,这些都制约着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

2.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了大量的新业态、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这些组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还不全面,党员占比较低、党组织角色认知模糊、党员身份认同感弱等问题还现实存在,在各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缺乏积极性和规范性,这些与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要求和标准还有差距。

3. 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待改进。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城市社区党建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较之以前都有了大的改变,对社区党建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一些城市社区党组织在开展党建工作过程中,工作理念固化,工作方法守旧,难以全面适应社会形势以及群众需求的发展变化。

4. 党建工作与治理需求相脱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乡融合越来越紧密,社区人员的构成也呈现出异质性和多元化的特点,人际关系相对较浅、需求更多样化等全新特点对社区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社区以学习会议精神、入户走访慰问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党建模式明显满足不了居民群众的需求,且活动内容同质化明显、特色不彰。

三、新时代加强城市社区党建的对策思考

1. 健全党建工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坚强保证。”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加强规范化建设,完善工作保障和运行机制,建强党组织“神经末梢”,根据发展需要,立足社区党建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党建全市域建强、全领域过硬。

2. 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强化对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寻求新的建设模式,让每一个党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党组织建设中来,推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及时发现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的盲点,不断优化党组织设置,不断提升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工作能力。学好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红色触角”向网格、楼宇、商户、辖区社会组织乃至每家每户延伸,实现党组织纵横延伸、全员覆盖。

3.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学习和借鉴其他社区党组织的先进工作经验,具体分析本地区城市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注重将党建工作与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社区治理等相结合,因地制宜挖掘和培育具有特色的党建资源和项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品牌。加强城市社区党建信息化建设,在资源整合及利用、群众需求收集等方面提升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党组织工作。

4. 推动党建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推动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组织协同合作,形成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社区合伙人”等形式,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更精准的服务。探索“互联网 + 党建 + 社区治理”新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效率。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平台和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作者简介:陈静(1988 年—),女,汉族,安徽滁州助教,研究方向:党史党建、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