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文学现实困境的表现、成因及破解路径
张亚男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157000
引言
纯文学作为文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类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及对审美境界的追求,凭借独特艺术价值和深刻思想内涵在文学长河中地位举足轻重。然而当下,纯文学遭遇诸多困境,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从市场销售低迷、读者群体流失,到创作人才青黄不接、文学批评乏力,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深入研究其现实困境的表现、成因及破解路径,不仅有助于理解纯文学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更为其繁荣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纯文学现实困境的表现
1.1 市场销售低迷
图书零售市场整体下行,2025 年上半年同比下降 9.64% ,动销品种与新品数降幅约 4% 。文学图书市场更为严峻,降幅至少 10% 。除余华等极少数顶流作家外,多数文学图书销量腰斩,仅为原来的两三成。新书销售普遍惨淡,能加印的品种极少。90 后作家刘楚昕的《泥潭》获奖后热销,仅是偶发爆发性现象,无法代表整体市场常态。
1.2 读者群体流失
传统纯文学读者渐离,新读者难吸引。社会节奏加快使人们更青睐短视频、电子游戏等轻松娱乐,纯文学需大量时间精力投入让多数人却步。网络文学与通俗文学以通俗易懂、情节紧凑等特点分流大量读者。信息爆炸导致文化产品过剩,纯文学在竞争中难以突围,读者数量持续萎缩。
1.3 创作人才青黄不接
老一辈作家仍居主导,但年轻优秀创作者稀缺。文学创作需深厚生活积累、敏锐观察力与扎实文字功底,然而部分年轻创作者缺乏生活深度体验,过度追求技巧形式,作品空洞乏力。经济利益驱动下,不少有才华的年轻人转向商业领域。文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创新思维培养,导致人才断层。
1.4 文学批评乏力
文学批评丧失应有推动力,存在诸多弊端。部分批评家缺乏独立思考,评价缺深度与客观性;批评文章充斥专业术语,晦涩难懂脱离读者认知。商业利益渗透使批评沦为吹捧工具,回避问题丧失公正性。这种乏力的批评既无法指导创作,也不能激发读者兴趣,对纯文学发展形成阻碍。
二、纯文学现实困境的成因
2.1 社会变迁与快节奏生活
社会快速发展使生活节奏加快,现代社会压力下,人们更渴望轻松快捷的放松方式。短视频、社交媒体等以碎片化信息、即时反馈和多样形式吸引大量用户,而纯文学需静心投入时间精力品味深意,与快节奏生活方式格格不入,直接冲击读者群体。
2.2 经济因素的制约
市场经济中,出版机构为追求经济效益,优先选择网络文学、畅销书等市场潜力大的盈利作品。纯文学因受众少、风险高,获得的资源投入有限,导致出版数量减少,宣传推广乏力。文学期刊普遍发行量小、资金短缺,难以支付高额稿费,降低作家创作积极性。物价上涨也促使人们缩减纯文学图书消费。
2.3 多元文化的冲击
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网络文学、通俗文学、影视文化、动漫文化等蓬勃发展。网络文学以题材丰富、更新快见长,通俗文学凭通俗语言和紧凑情节受宠,影视动漫则靠视听冲击取胜,各类文化形态以独特魅力分流受众,掩盖纯文学的独特优势,压缩其市场份额与读者群体。
2.4 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
数字化时代,电子阅读设备普及使阅读更便捷,但网络阅读倾向短小轻松内容,追求信息快速获取与即时满足,与纯文学的深度阅读需求相悖。社交媒体占据大量时间,导致注意力分散,难以集中精力阅读长篇纯文学作品。
2.5 文学自身的局限性
部分纯文学作品重形式技巧轻内容思想,晦涩难懂脱离生活实际,让读者望而却步。题材与表现手法相对传统,对当下社会热点和新生活方式关注不足,难以引发年轻读者共鸣。面对时代变化未能及时调整创作方向,导致与社会发展脱节。
三、纯文学现实困境的破解路径
3.1 创新创作理念与手法
纯文学作家应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创新创作理念和手法。一方面,关注当下社会现实,深入生活挖掘素材,反映时代精神和人们内心世界,通过真实描绘和深刻思考,使作品具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引发读者共鸣。另一方面,大胆借鉴吸收其他文学和艺术形式的优点,丰富表现手法,如借鉴网络文学叙事技巧让情节更紧凑吸引人,吸收影视文化视觉表现手法增强画面感和感染力,运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拓展表现空间。同时,勇于尝试新题材主题,突破传统模式,展现独特艺术风格和创新精神。
3.2 拓展传播渠道与方式
数字化时代,纯文学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拓展传播渠道和方式。作品可通过电子书、有声读物等形式在网络平台发布,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作家和出版机构可利用社交媒体、文学网站、网络论坛等平台加强与读者互动交流,宣传推广作品,如举办线上读书活动、作家访谈、作品研讨会等吸引关注,提高作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将纯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舞台剧、广播剧等,借助相关媒介传播力量扩大受众群体,为纯文学发展注入新活力。
3.3 加强文学教育与人才培养
文学教育是培养纯文学创作人才和读者群体的重要基础。学校教育中,应加强文学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不仅传授理论知识,还引导进行文学阅读和创作实践,培养对纯文学的兴趣热爱。同时,改革文学教育方法和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社会各界也应重视文学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写作培训、读书活动等提高公众文学素养。文学机构和出版单位可与高校、中小学合作开展文学进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与作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激发创作热情,为纯文学发展储备人才、培育广泛读者群体。
3.4 重塑文学批评价值
文学批评对纯文学发展有重要引导和推动作用。要重塑其价值,首先,批评家需保持独立思考判断,坚持客观公正原则,深入分析评价作品,既肯定优点也指出问题,为作家创作提供有益建议。其次,文学批评要贴近读者,用通俗易懂语言表达专业观点,让读者理解接受,引导其正确阅读欣赏纯文学作品,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此外,加强文学批评的学术规范和职业道德建设,抵制商业利益干扰,营造健康良好氛围,鼓励不同观点碰撞交流,促进多元化发展,为纯文学创作发展提供多角度思考支持。
3.5 寻求政策支持与社会关注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重视纯文学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和社会关注。政府可设立文学创作基金、出版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作家创作、支持出版机构出版纯文学作品,同时加大对图书馆、文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读者提供良好阅读交流环境。媒体应加强对纯文学的宣传报道,开设文学专栏、举办文学评选活动等,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企业和社会组织可通过赞助文学活动、设立文学奖项等方式支持纯文学发展,为其繁荣贡献力量,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四、结论
纯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虽在当代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但其独特价值和意义不可替代。分析可知,纯文学发展需作家、出版机构、读者、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作家要创新创作理念与手法,关注现实,创作出有时代感和思想内涵的优秀作品;出版机构应拓展传播渠道,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读者要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培养阅读兴趣;政府需给予政策支持,营造良好文化环境;社会各界应加强关注支持,共同推动纯文学繁荣发展。相信在各方努力下,纯文学能突破困境,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与活力,继续滋养人类精神世界,发挥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 李潇潇 . “纯文学” 即景 [J]. 中国作家网,2024-01-14.
[2] 进击吧!文学! [J]. 中国作家网,2023-05-17.
[3] 杨庆祥。新时代文学:新的美学原则及其面临的挑战 [J]. 文学评论,2022 (1): 5-15.张亚男(1982-04-04) 性别;女 籍贯:辽宁丹东 民族:汉族职称:副教授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文学 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