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本土文化资源与中职语文教学融合路径探究

作者

王艳婧

泰安市岱岳区职业教育中心 271000

本土文化是起源于某地并在那里生长的人类群体共有的一种精神密码,深深地根植于每一位当地人心中的意识,并以潜意识的方式影响着他们独一无二的区域个性特点。语文教学视角下本土文化并非来自远方的装饰,而是一个具有丰富内容的源头活水和创意源泉。当前一些中职学校的语文课程中出现的生活内容相悖、文化浸透不到位等问题使得学生对自己的文化认识模糊,语文教学也少了落地的实际场景支持。

一、本土文化资源与中职语文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本土文化资源包含地方悠久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以及价值观念,这是学生本地的生活基础文化的最大养分,将其融入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可使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直接感受本地文化的魅力、体悟其中深蕴的价值 [1]。在阅读地方文学作品、地方神话传说、地方土俗俚语等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本地文化及家乡发展的了解和理解,使他们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强化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最终形成比较稳定牢固的文化心态结构。

(二)有助于增强语文教学的实践价值

因为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应用型人才,所以语文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和工作现场的实际。区域经济文化、工艺品刻画等区域性文化资源具有极强的生活性和操作性,也涵盖工作岗位行为规范等大量信息[2]。把这类内容融入教学过程,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具体的情境设定,使看似抽象的语文技能训练转化为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训练。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有提升读写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同时又有获取从事岗位方向的相关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学生将来从事岗位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三)有助于丰富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

虽然旧的学校语文课本对学童的地理适用范围过窄,不能全面适应各个区域地区的学童的学习要求。基于本土文化所进行的精彩而又具有生命力的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开发,可弥补学校语文课本的不足,赋予课堂教学鲜活的内容。从地方戏剧的演唱词的运用词汇到古代的建筑物上的刻石内容以及近现代地方企业在创办时的文件等,都是语文教育内容的延伸。这种对教育内容的“延伸”,可以拉近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激发学童的语文学习兴趣,拓展语文教育的教材内容和教育空间。

二、本土文化资源与中职语文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挖掘资源,重构教学内容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应将一地本土文化中丰富的资料搜集整理,搭建不同类型的内容库,如:文学(本地作家作品及民间诗词)类、文物类(古建筑及文物信息记录)类、民风民俗类(节日、传统技艺等),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将资源与课标要求相结合来策划新的单元及主题,将本土文化元素“镶嵌”到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课文中、活动中,形成区域性课程体系。

以苏州“园林文化”为例,课堂教学中借助教材中的说明文本以及《苏州园林》有关园林的古代诗词歌赋以及相关历史材料等本土材料,让学生在解读课文结构的同时又感知了园林中的江南美学;作文单元则是“写给我家乡的园林”说明文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实地考察并查阅文献后准确地描绘园林形态。在这样的内容整合方式下,语文学科内容学习和地方性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

(二)创新方法,设计情境活动

理论上,我们应该摈弃传统的教育模式,采用情景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法将学生调动起来、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悟到本土文化和语文的相关性,为他们搭建本土文化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通过对信息、现场调研、团队探究的方式使用语文去解决问题,实现“活学活用”,将对文化的认识由被动地接受转为主动地生成。

例如,广东佛山中专学校以“佛山狮子舞文化”为文化背景进行情景教学,在这一语文实践活动中,推出活动“醒狮文化推介大会”,将学生分成策划组、演讲组和展览组三个小组,策划组需写好宣传方案并运用到应用文写作的能力;演讲组则搜集醒狮的历史,了解醒狮的招式含义,增强其口头表达能力;展览组结合醒狮音乐节奏制作一些宣传口号,如此一来,学生也提高了汉语实践能力,体会了醒狮舞蹈宣扬的团结奋斗精神。

(三)拓展场域,搭建实践平台

教育不能囿于教室,而应该向学校外开放,在学校以外的周围文化中的博物馆、企业和社区等建立实际的演戏场所。通过与学校-公司关系以及学校-社区合作的创立来给学生们提供体验现实文化、场所的机会,使得文学的教学与社会活动连接起来,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文化理解力,保证课堂内部教育顺利过渡到社会的实践活动。

比如山西平遥县中职学校的案例,可以与当地的平遥古城管理机构搭建实践基地,让学生成为古城“解说员”,根据古城墙、票号、镖局等的历史遗址编写相应的解说词,在调查相应的文献之后,通过描述、解释的方式,使得解说词具体且生动。每过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校园解说大赛”,优秀的会被古城管理机构采用并进行推广。通过实践基地搭建,学生在应用语用学的过程中成为地域文化主要传道者,在教育成果向社会层面的扩散过程中,增强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

结语:

综上所述,把本土文化融入中职校语文教学中是丰富和提升中职校语文教学质量和弘扬地域文化的有效途径,认清它的重要性,在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寻求策略,使这些中职的语文课程更加特色鲜明,更富有活力,培养出既有扎实的语文技能又有较丰厚的知识文化素养的实用型人才。同时要长期重视和加强师能建设,改革资源创生机制,从而使其活动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使本地区文化能在中职校语文教学环境中长久地发挥它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张欣蓓 , 唐静梅 , 文珊瑚 . 本土红色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的应用——以桂林市兴安县为例 [J]. 广西教育 ,2024,(32): 23-25+36 .

[2] 吴庆 . 本土文化资源与中职语文教学融合路径探究——以广西工贸高级技工学校语文教学改革为例 [J]. 新智慧 ,2024,(1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