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赵彪彪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城关乡三里湾学校 467200
本文系2024年度平顶山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高段读写结合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4-GHZD-018)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核心素养培育工作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提高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做好教学创新改革工作。所以,教师必须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意识到读写结合教学法的优势,并将其融入阅读教学当中,通过创建创新性的教学策略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先对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意义进行简单论述,再从构建完善的教学目标、找准读写结合教学衔接点、运用思维导图展开教学等方面做好教学创新改革工作,为课堂教学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改事业的发展,教师必须意识到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将其贯彻在课堂教学的每一部分。语文课程中的阅读、写作,是最大的两个板块,也是教学的重点,二者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可以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探索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具体应用,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活动推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打好基础。
一、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认识世界、丰富认知,推动学生个人发展。随着读写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学生能在课堂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阅读学习当中,提升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效率。同时,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还能增强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促进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的提升。
(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鉴赏能力与审美水平的提升,写作教学是以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情绪表达与知识输出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思维。当教师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灵活掌握文章的写作结构与特点,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引领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以此来推动学生写作能力与阅读素养的协同发展。
(三)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在新课标当中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展开读写结合教学时,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充分凸显出来,教师还能带领学生体验文章解析、情感体验、素材积累、写作技巧分析等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激活自身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并推动学生阅读能力、语言建构能力、审美水平和文化意识的发展,有效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完善,彻底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1]。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明确读写结合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便是教学目标的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对整节课堂的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读写结合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开展教学目标的制定工作,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来提升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性。
在部编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本单元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草原》《丁香结》等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就可以基于单元基调和文章内容来为学生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带领下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技巧展开深入分析,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探究方向,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并增强学生对读写结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找准读写结合教学衔接点
在读写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明确读写结合教学的衔接点,这样才能为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保障,真正发挥出读写结合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助力。所以,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对课文内容与写作教学之间的关联点进行深入研究,明确读写结合教学衔接点,这样才能做好读写融合教学工作,让读写结合教学课堂更加高效。
以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对《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等文章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本单元主题“记叙历史革命”和写作练习“多彩活动”教学,结合明确的读写结合教学衔接点来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请同学们朗读《狼牙山五壮士》中英雄们英勇跳崖的片段,并对其中描写场景的写作方法进行总结,明确本文的写作思路。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活动中逐渐明确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连接点,并让学生的阅读效率和写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三)利用思维导图展开读写结合教学
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让课堂教学的秩序性得到有效加强,为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提供更优秀的教学规划方案。比如,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带领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剖析的过程中,并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指引独立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看法,明确文章的写作主题,引领学生进行高效的写作练习,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协同发展。
以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基本的思维导图框架,然后再为学生设计教学任务:同学们,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请大家进行文章阅读,并补充完整思维导图框架。并且,学生还能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散自身的思维,从人性善恶的角度进行写作训练。这样,学生就能基于思维导图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掌握文章总体框架的同时,还能对文章蕴含的道理进行全面掌握与理解,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写作素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2]。
(四)积累写作素材,理解故事内容
传统的阅读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无法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理解,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采用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展开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联合,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训练中明确文章框架,锻炼学生阅读思维,有效推动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协同发展。
在六年级上册《藏戏》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藏戏相关的纪录片和图片,增加学生对“藏戏”的了解,帮助学生积累“藏戏”相关的知识素材。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对文章内容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为学生写作能力与阅读水平的发展提供素材支撑[3]。
(五)重视读写结合教学评价
在新课标当中明确提出,课程教学必须注重听说读写教学结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所以,为了提升读写结合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重视教学评价的创建,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核心素养内容来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内容与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借助教学评价来推动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比如,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必须重点评价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学习态度、能力与情感,并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技能掌握程度进行全面评价,这样才能凸显出读写结合教学对学生能力成长起到的推动作用。同时,教师还需要应用多元主体教学评价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评价中对自身能力与他人能力水平有更精确的了解,并根据自身能力存在的不足展开针对性的学习优化,推动自身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4]。
三、结束语
综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展开读写结合教学,将阅读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效联合,起到1+1>2的教学效果。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可以从明确教学目标、找准读写结合教学衔接点、优化教学评价等方面优化课堂教学活动,以更高效的教学课堂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元.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4,(25):27-29.
[2]吕杰.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高段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08):58-60.
[3]金祥梅.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中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4,(07):27-30.
[4]刘汉英.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高段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03):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