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内容生产创新与传播效果研究
张艺叶
会同县融媒体中心 418300
媒体深度融合战略的实施,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内容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信息传播格局重构过程中,地方媒体如何突破传播壁垒、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成为学界与业界的共同关注点。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内容生产现状
(一)内容同质化
多数县级融媒体欠缺差异化定位以及特色内容策略,致使各平台产出的新闻作品缺少辨识度,很难在区域传播格局中塑造独特价值,跨平台内容重复使用的现象颇为普遍,没有考虑到不同平台受众习惯以及传播规律的差异,只是单纯地把同一内容“一稿多发”,没有针对各平台特性展开有效的内容再造与优化。
(二)缺乏原创力
许多机构缺乏深入基层去发掘特色故事的采编人才与工作机制,对于获取的新闻素材仅仅进行表层处理或者简单编辑,甚至直接转载上级媒体的内容,导致报道缺乏深度与特色。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内容生产创新与传播路径
(一)加强人才培养,创新生产流程
从专业人才培养这一角度而言,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构建一个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应层次清晰且有序循环,在这个体系中,要注重引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也要重视本土媒体人才的系统性培养,可以建立“导师带徒”机制,让老媒体人带领年轻记者深入到基层,向他们传授新闻敏感、采访技巧以及写作方法,以此培养年轻记者发现基层鲜活故事的能力。还应该定期组织媒体从业人员参加全媒体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多媒体素材采集与处理技术,提升视频剪辑、图文设计以及数据可视化等实操技能,在内容生产流程再造方面,县级融媒体可借鉴“中央厨房”模式,构建“策划—采集—编辑—分发—评估”这样的一体化工作流程,打破传统媒体“条块分割”所带来的弊端。比如在重大节庆像元宵节等活动报道时,不再仅仅局限于呈现表面繁华的景象,而是组建多层次报道团队,从活动筹备、幕后工作者的付出、民众参与体验等多个维度切入,挖掘出有温度的基层故事,对于新闻选题可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建立新闻价值评估体系,将传统媒体的专业性与“全民记者”的广泛参与有机融合,这样能保证内容质量,又能提高传播活力。
(二)差异化生产实现精准触达
县级融媒体中心需基于对不同传播平台特性的充分了解,施行差异化内容策略,而非单纯的“一稿多发”,可构建“一次采集、多种生成”的内容生产模式,依据不同平台用户画像以及内容消费习惯,针对同一新闻事件开展针对性处理,在实际操作层面,可依照平台特性对媒体团队进行专业分工,培育各平台内容生产的专业团队。比如对于传统电视媒体,注重画面完整性与叙事深度,制作时长适宜的专题报道,面向微信公众号,采用图文结合且解读性强的形式呈现,而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则以第一人称视角、沉浸式体验为主,突出互动性与趣味性,在地方旅游资源推广方面,电视媒体可着重呈现全景式美景与文化内涵,短视频平台则可邀请本地网红博主进行体验式探访,以鲜活生动的Vlog 形式引发年轻受众共鸣。县级融媒体应强化数据分析能力建设,借助数据分析工具把握不同时段、不同平台的用户活跃度与内容偏好,实施精准化传播策略,建立内容分发的时间梯度,依据用户活跃高峰期优化发布节奏,提升传播效果[1]。
(三)重视媒体合作和用户需求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需要媒体之间的协同合作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深入挖掘,在纵向层面,县级融媒体应当主动与省市级媒体资源进行对接,构建多层次的内容协作机制,比如可以和省级媒体搭建内容共享平台,引入优质内容资源来丰富本地的传播内容库,积极向上输送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内容,依靠省级媒体的传播力来实现区域外声量的扩大。在横向方面,县级融媒体应当积极和社会化媒体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凭借内容合作、技术支持、流量互换等多种途径来扩大传播的覆盖面,举例来说,可以和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签订内容分发协议,借助其算法推荐机制提高本地内容的曝光量,与本地的文旅企业、教育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内容创作,达成资源的互补 [2]。在用户需求挖掘这一环节,县级融媒体应当建立起系统化的用户研究机制,借助问卷调查、用户访谈、行为数据分析等方式,精准掌握本地受众的信息需求以及媒介使用习惯,依据用户研究的结果,县级融媒体可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职业群体量身打造内容产品,像是为老年群体提供大字版、语音版的新闻服务,为年轻人打造互动性较强的融媒体产品。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凭借设立留言板、开展线上互动等办法收集用户意见,形成内容生产的闭环优化体系。
三、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内容生产创新与传播效果分析
县级融媒体中心始终在内容生产创新以及传播效果方面持续展开探索,如某县融媒体中心,其爆款内容主要围绕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来开展较为深入的报道,借助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使得内容的吸引力以及互动性得到了提高,切实提升了传播效果,而这一成功是因为精准把握了用户画像,内容紧密贴合本地受众的兴趣与需求。
在“移动优先”策略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进一步优化内容分发。首先,采用响应式设计,确保内容在不同设备上无缝适配,提升用户体验。其次,利用大数据和AI 技术,分析用户行为,实现内容的个性化推荐。再者,精简内容,使用短小精悍的标题和引人入胜的视觉元素,以适应移动端用户的浏览习惯。此外,加强与用户的互动交流,如开展线上问答、线下活动等,提高用户参与度,进一步增强传播效果。
县级融媒体中心通过内容生产创新,显著提升了传播效果。这些创新实践不仅增强了县级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还有效拓宽了传播渠道,提升了受众参与度。未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应继续深化内容创新,拓展技术融合,以更好地服务群众、引导舆论。
参考文献:
[1] 杨玉洁 , 戴蔚 . 县级融媒体中心内容生产创新路径研究 [J].视听 , 2025, (01): 110-114.
[2] 郑首艳 , 袁熙吉 , 钱星 . 数智化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内容生产变革研究 [J]. 媒体融合新观察 , 2024, (06): 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