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融合激励理论的初中班主任管理实践

作者

李明

新疆墨玉县第三中学848100

引言

初中阶段属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关键时期,个体自我意识开始苏醒,这对班主任工作精细化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着重外部约束,很难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激励理论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新思路,通过满足学生的多种心理需求,调动他们的潜能,促使班级管理走向科学化,高效化。

1 创建积极的班级文化

创建和谐校园环境的关键在于塑造正面,包容,尊敬的文化氛围,班主任要以身作则,秉持平等观念对待每个学生,还要和全班师生一道拟定班级发展目标,以此加强集体的向心力和主体意识,通过互动交流与实际操作,促使学生践行尊重别人,团队合作,助人为乐之类的优良品质,班主任可以安排学生担当小组长或者组织者之类的角色,从而增进他们的责任心和归属感,在平常的管理当中,班主任可举办互助活动来唤起学生的同情心,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他人的情感需求,加深彼此的支持关系,班主任还要在学业方面向学生表明,个人发展始终处于不断改变之中,要鼓励学生树立长远目标,而且要定期检查自己的进步情况,帮他们形成积极行为和良好成果之间的联系。

2 分层管理,实行目标激励

分层管理模式是班主任实践当中的一项重要工具,它侧重于按照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动力以及个性等要素,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层次,然后就每个层次制定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并执行相应的方案,以此促使学生全方位发展起来,班主任常常依照学生在学业成绩,课堂参与程度以及行为表现这些方面的综合评定情况,把全部学生划分成三个层级,第一层级的学生有着较高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成绩优秀并且具备创新能力,班主任可以把他们当作班级的标杆人物,既要在学术上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又要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还要发挥带头引领其他同学一同进步的作用。上述方案一方面有助于优秀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能够发挥优秀生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班级氛围,推进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对于中等生来说,虽然具有潜力,但是目前的学习态度以及成绩亟待改善,班主任要重点关注这一群体,帮助他们深入探究成绩起伏的原因,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取得学业上的突破,班主任还要加强同任课教师的合作,全面掌握课堂情况,核查违规记录的真实性,保证信息准确无误,与值日班长以及学生本人交流,了解具体情形,客观评价,引导学生用理性的心态面对问题,制定合理的对策。班主任在探寻学生成绩下滑原因的时候,要全面考察其课堂参与情况,深入探究造成成绩下滑的各种可能因素,促使学生正视自身的不足之处,加深对学习态度重要性的认识,还要拿优秀生做榜样,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而言,虽然基础较为薄弱,但是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以及探索精神,针对这类学生,班主任应加强与任课老师的合作,制定符合该类学生特征的个性化教学方案,从而改善他们的学习成果,助力综合素质的发展,当学生取得阶段性的进步时,要及时予以肯定与鼓舞,同时逐步提升目标要求,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使他们不断前行。

3 情感激励

关于情感激发的关键点是准确把握个人心理诉求状况,班主任要细致观察学生的喜怒哀乐,主动担起心理指导的责任。对于经历家庭变故或受到心理压力影响的同学,以及由于学业不顺陷入自我否定状态的人群而言,需要老师用真心实意去做心理安抚工作,借助恰如其分的话语去减轻他们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制造一种积极向前的氛围,在这样环境中重新建立起对自己价值的认识,使得自己能够被集体所接受而找到存在感,在集体之中找到自我确认的感觉,使班集体之间更加团结融洽,达到综合发展的效果。师生交互情况构成教育实践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师应当冲破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在下课之余,教师可以同学生们一块玩体育活动或是娱乐活动之类的项目,在这样的过程中大家心理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小,并且能够加深彼此感情交流,在这个基础上班级凝聚力就能得到相应地加强。

4 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程度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果,在教育实际当中,班主任要重点采用鼓励手段推动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成长,就课堂教学环节而言,教师应当积极聆听并且重视学生的看法与提议,通过恰当引领唤起他们的求知愿望,慢慢缩减单向知识传授形式,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展开批判思考并作出独立判断,这样一种教学方法有益于改善学生的自我调节意识及其操作能力,更为他们日后的工作铺好根基,进而更好地达成个体化发展目的。建立班级长效自主管理模式之后,学生群体在凝聚力,组织纪律性,学业成绩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稳定特性,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其学习潜能将会被更加充分地激发并不断改进。

结语

根据激励理论创建的初中班主任管理,这是一个牵扯许多方面因素的庞大体系,对于管理者自身素养和各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较为严苛的要求,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精良的教学技能,而且要有敏捷的观察能力、浓厚的同情心以及正确的管理观念,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氛围,实行个性化教学策略,用目标导向型激励方式,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该种管理形式不仅可以提升整个班级运转效能,还可以从各个方面给予学生帮助和支持,为他们的长久成长形成稳定根基,在教育改良逐步深化的过程中,这种以激励理论来执行班主任管理的途径有着越发显著的发展余地,非常值得我们去继续探究和挖掘。

参考文献

[1] 牛金玉 . 论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J]. 试题与研究,2020(23):25.

[2] 员国琪 . 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 学周刊,2020(11):18.

[3] 马红珍,田宝成 . 初中班主任激励实效的提升策略 [J]. 科幻画报,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