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和解
顾海林
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启东226200
摘要:父爱、母爱的缺失导致该生内心缺乏安全感;初中长期的被找家长,学习习惯极差以及外貌原因导致其内心自卑,对自己缺乏自信,遇事选择逃避;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学习没有目标,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导致学习不理想,心智不成熟,想法简单,认为单独住就可以解决问题,缺乏自我剖析反省的能力。
关键词:安全感、自我剖析、悦纳自己
案例背景:
小淳(化名),据观察该生在校园内的活动均是独来独往,在社团课堂上,此种现象更为明显,当竹编社团课堂上我宣布自由分组时,同学们都快速的挑好自己的同伴,唯独他一个人在教室最后面低头写作业,当我向他投去问询的目光时,他看着我瞬间又继续低头写作业……。从同学那边了解到:他们都不喜欢小淳,觉得他嘴巴“贱”,都不会主动跟他讲话。在科任教师的课堂上从不主动发言,班级活动中几乎看不到他的身影。最近在家访中了解到小淳跟外地的父亲打电话时,表示想到学校外面自己租房子住。
具体举措:
1.仔细“望”其表:一身暗黑色、棕褐色或灰色系衣服,使原本黝黑的他看起来更加的缺乏生气,一双小眼睛嵌在黝黑、布满痘痘或痘印的脸上,配上走路时稍显佝偻的肩膀使整个人看起来不符合这个年纪该有的气质,但仔细端详他时,略显稚嫩的脸又在告诉我们,他确实是这个年龄段的。班级上不主动与人说话;对班级活动和学习漠不关心;当与人对视时,会不自觉的低头;写作业时,头几乎要挨到课桌上;整体看上去身体健康,但没有朝气,性格内向孤僻,从不跟人坦露心声。
2.耐心“闻”其生:小淳生活在重组家庭中,他的妈妈在其6岁左右离家出走后至今未归,其父常年在外打工,他一直和奶奶一起生活,在他14岁左右时,他爸爸与现在的妈妈相识并结婚,婚后生下女儿,爸爸依然常年在外干活。妈妈白天上班,晚上回家,而小淳为寄宿生,每周五下午回家,到家后基本都在自己的房间,吃饭时,才出房间,与父亲母亲交流甚少,奶奶更是对其宠爱有加,周末在自己房间玩手机,家务基本不干。家访时其父亲表示对这个孩子性格孤僻,对其毫无办法,好好说教根本不听,总是惹人发火;其母表示孩子性格古怪,不愿意跟她交流,奶奶对其宠爱,她也毫无办法。
3.真诚“问”其因:私下询问小淳想出去住的原因,他说:感觉宿舍里的同学都看不惯自己,不跟他玩,久而久之导致他在宿舍里面被孤立了,于是在他们玩的时候,小淳就一个人躺床上,不想跟他们讲话,时间久了觉得特别压抑。学习上或者各项活动中表现都不佳,感觉在班级上可有可无,跟隐形人一样,老师们也不太关注我。如此就形成了一种循环现象:小淳不喜欢班级同学,同学们也不喜欢他,渐渐的,小淳越来越沉默,萌生出去住的想法。
4.精准“切”其脉:经过家访、对其同学的询问,初三班主任以及跟小淳的交流,“切”出该生缺乏自己想法,一味的去迎合别人,寻求认可和被接纳;害怕被孤立或排斥,想融入大集体,但由于其习惯性且改不了的陋习,导致适得其反;自信心不足,试图通过迁就别人避免被伤害;不良的情绪长期压抑在内心,只能依靠手机与陌生人聊天来缓解情绪,沉寂在自己的世界中。
原因分析:
在小淳的成长生涯中,一直与奶奶生活,缺乏父爱和母爱,唯一能给他关爱的就是奶奶,奶奶毫无底线的宠爱也是他在家不主动干家务的原因之一。父爱、母爱的缺失导致该生内心缺乏安全感;初中长期的被找家长,学习习惯极差以及外貌原因导致其内心自卑,对自己缺乏自信,遇事选择逃避;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学习没有目标,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导致学习不理想,心智不成熟,想法简单,认为单独住就可以解决问题,缺乏自我剖析反省的能力。
教育成效:
1.辨明出去住的利和弊
与小淳交谈时,首先帮助他分析出去住的好处有哪些,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出去住的利远远小于弊,由此帮助他弱化出去租房住的想法。
2.悦纳自己,提升修养
借给小淳《认同自己》和《说话的技巧》两本书,制定每天的读书任务,慢慢学会与人对话的技巧;从书中寻找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认同自己、提升自己、反思自己的方法,主动或被动的汇报学习心得,帮助其慢慢建立自信。改变与同学相处时特意迎合的方式,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少说或不说负能量或不雅的词语。效果:在活动课中,班级中的部分同学愿意与他一组做交流讨论。
3.班会助力,修复关系
利用周一下午的班会课中,适时开展增强班级凝聚力、宽容与和谐等相关主题班会,帮助同学们“学会宽容,善待他人”。请同学说说自己成长过程中被别人伤害时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记得班级中有的男生在描述自己被别人伤害时的感受时,虽然面带微笑,当着笑话来讲述,但大家都能真切的感受到那位同学至今对施害者的恨意。效果:在班委的带动下,偶尔能看到小淳同学在奔去食堂的道路上,有人陪之同行。
4.家校合一,给予关爱
经过电话沟通其父亲、家访沟通其奶奶与母亲,在理解他们教育无奈的同时,帮助他们剖析小淳同学各种表现背后的原因:小淳的心理自动开启自我保护机制,不接纳就不会失去。效果:父亲表示今后保证每个礼拜都会与小淳沟通,哪怕只是一句:天冷了,注意加衣服。而不能仅靠小淳打电话过去要生活费来证明父亲对儿子的爱。奶奶表示今后会主动要求其做家务,不再无限度溺爱。
5.由内而外,运动助力
利用大课间及体育课,要求小淳同学必须参加班级活动,不允许以莫须有理由滞留教室,同时私下里嘱咐班委自由活动时,可以主动邀请小淳同学加入。放假时间要求小淳必须外出运动打卡。改变从头开始,建议小淳将3年不变的“锅盖头”剪短,同时选一些亮色系衣服。效果:也许是肤色黝黑的原因,也许是看习惯灰色系原因,亮色系的衣服让他看起来不太协调,不过头发确实剪短了,课间及体育课上慢慢有了他的身影。
教育展望:
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帮助小淳的过程中,有思想波动,偶尔出现倦怠是正常的,毕竟两年的时间让他在班级中变成孤身一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已经不再提出要出去租房住的想法了,虽有时犯懒,虽有时犯傻,但通过几方合力,在激励与约束的环境中,也逐渐被班级中部分同学接纳。作为教育工作者,成为学生前行路上的指引者和同行者,是我们一直奋斗在教育一线使命。
参考文献:
1.尹伟明.《拨动心弦的艺术---我的教育故事》.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7月;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18.6月;
3.王振刚.《一个学期打造卓越班级-全国模范教师的带班日记》.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