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数字插画课程改革
郭容君
昆明文理学院艺术传媒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前言:
在数字经济的全面崛起背景下,视觉传达与内容生产领域对数字插画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和专业化的特征,这促使高等教育机构中美术与设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持续进行转型。数字插画作为一种融合审美和技术的跨媒介表现形式,其教育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拥有艺术素养,必须掌握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的应用技能。
1. 数字插画课程改革难点
数字插画作为一种受到科技发展和市场潮流影响较大的一类艺术,其表现形式和使用范围都在持续演变,这就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迅速调整。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的课程内容更新速度不够快,课程标准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也不能很好地将行业前沿的工具、表现手段和应用场景融入教学中去。一些专业仍然是以传统的基础地图教学为主,缺少基于数字化平台的角色设计、叙事场景构建和风格转变等创意模块,导致学生的作品与工作需求不相适应,弱化课程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1]。
2. 产教融合背景下数字插画课程改革工作实施策略
2.1 构建校企共建课程体系
在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插画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结合行业发展趋势,通过大学和企业的协作,重新调整课程内容、教学结构和评估机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存在着内容更新落后、实践取向不强等问题,究其原因,是课程建设没有与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紧密结合,课程标准与行业规范不相适应。基于校企合作共研、共建的机制,确定学校和企业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的功能分工。本项目拟联合游戏美工、插画出版平台、文化创意设计公司、多媒体视觉内容生产者等在数字化插画应用中的代表组织,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框架。建立由大学教师、行业专家、企业指导老师组成的课程研发队伍,根据岗位的能力需求,对课程模块进行分期设计,保证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包括角色创造、场景设置、风格语言识别、数字工具使用和视觉输出规范等核心职业技能。在设计课程内容的过程中,需要对公司插画创作所使用的程序规范与质量管理制度进行系统性梳理,对插画的风格调性、叙事逻辑、目标读者定位、平台输出参数等具体的技术要求进行详细梳理,并以此作为教学评估与评估的依据。这样既可以促使课程评估走向职业导向,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工程管理意识与工作适应性。要建立一个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滚动更新机制,指导教学内容与时代潮流、技术创新相适应,保证课程系统的可持续适应性[2]。
2.2 创建多维教学模式
在数字化手绘教学系统中,建立多维度的教学模式,是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创造能力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传统的理论 + 实践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数字化插画专业对交互性、即时性和创造性的要求。在产教融合的思想指导下,要对教学组织和过程进行重构,建立知识传授、动手操作、项目孵化等多维度的教学系统,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适应性得到充分提高。在课程内容的设计过程中,要将网上和网上的资源进行深层次整合;在线上方面,应该以教学平台为基础,提供模块化视频课程、行业动态分析、软件操作演示、风格研讨讲座等多种资源,构建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柔性学习体系。在线上教学方面,应该注重小班授课、工作坊实践和创新讨论,加强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和实践能力的训练。采用线上自学-- 线上指导-- 结果演示的分级教学过程,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使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实效性。在教学组织方式上,要由单纯的授课方式转向讲与练的协作方式;该课程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实际操作模块,它包括从插画的创意构思,到线稿的绘制,风格的塑造,色彩的处理,到最终的输出,每个阶段都要达到的技术规格和设计目的。
2.3 搭建产教协同实践平台
在产教融合的框架下,构建以协同育人和成果转化为导向的实践平台,是推动数字插画课程体系从知识输入型向产出导向型转型的关键环节。该协同实践平台不仅承担着课程内容外延拓展与技能实操的功能,更成为贯通教学、实训与就业环节的核心纽带。基于数字插画专业的应用特性与产业结构,需从平台构建逻辑、组织形态、运作机制及成果转化路径等维度进行系统化设计,以形成结构清晰、资源整合高效、运行机制完善的产教协同实践体系。在教学阶段,注重知识传授与基础技能训练的,需将课程内容与实践平台有机衔接,通过设定阶段性任务目标,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完成具有输出价值的作品。在实训阶段,依托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践基地,模拟企业化运营模式,设计包括项目招标、任务分配、节点审核以及作品交付在内的完整流程,以提升学生对实际工作场景的适应能力与执行效率。在就业阶段,以平台为枢纽,整合岗位信息发布、项目资源推荐、自由创作孵化及校友资源回流等多渠道支持,拓宽就业途径,并推动创意成果进入市场流通,从而实现其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双重转化。校外可联合插画平台、出版传媒公司、游戏美术机构等设立数字插画产业实训基地,模拟实际岗位环境并嵌入真实项目流程,为学生提供具备时效性与挑战性的实战场域。
结语:
综上所述,在政策指导、机制创新与科技方法支持下,课程改革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未来的工作中需要对教育链和产业链的耦合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促进数字插画课程向智能化与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和创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董行 . 产教融合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J]. 科技风 ,2025,(14):70-72.
[2] 张宝奎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讨——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J]. 山西青年 ,2021,(24):159-160.
作者简介:郭容君;1984.2 女,汉族,云南楚雄,毕业院校:云南大学,毕业专业:艺术设计,学历:硕士研究生, 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