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对策探讨

作者

陈曦

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英语学科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并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将深入接触西方语言与文化,导致许多学生出现盲目推崇西方文化的现象,影响着青少年“民族文化自信”地树立,甚至影响着“民族复兴”伟大理想的实现。对此,教师应积极调整育人思路,明确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并将其以灵活、巧妙的方式融入英语课堂当中,帮助小学生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使其在掌握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做到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

一、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一)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足

在此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更为注重教材知识的传输,希望通过不断地讲解单词、语法、句式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记忆,并要求学生不断进行默写训练、习题练习,试图以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1]。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较深,未能从整体性、全局性的角度看待英语教学,对文化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导致学生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华文化,且将使小学生逐渐失去民族文化自信。

(二)教学方法相对刻板和单一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立德树人”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根本任务,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也在不断地上升,将其融入各学科教学当中,是实现“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等教育目标的必由之路。在此情形下,教师逐渐开始关注传统文化教育,并将其融入英语课堂当中。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教学模式、方法十分的刻板和单一,一些教师只是将相关单词传授给学生,未能对学生实施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 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策略

(一)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

若想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并发挥其教育价值,教师需要对英语教材做出深入、透彻的分析,挖掘教材当中可以与传统文化建立关联的元素,并搜集相关的教育资源,将传统文化以直观、立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被传统文化所吸引,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英语知识。例如,在教学《Drawing in the park》时,本文是与绘画相关的教学内容,而“中国画”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优秀的中国画作品,如《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图》等作品,这些都是古人以画作记录的真实情景。通过对图片、视频的观看,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并被优秀的艺术作品所震撼[2]。此时,教师需在传授艺术作品的创作年代、背景、故事后,引导学生以英语对其进行简单的描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并提升其审美意趣。

(二)创新英语融合教学模式

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时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行为往往受形象思维主导。因此,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不仅需要思考如何巧妙地融入传统文化,还需要考虑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并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而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研究发现,情境教学法是提升教学效果的理想途径。例如,在教学《Chinese new year》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班级中开展“庆祝春节”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对教室进行装饰,粘贴对联、窗花、福字等等,并一起包饺子、送红包、“放鞭炮”等,当学生兴致盎然时,教师可提出引导性问题“假如现在来了一位外国朋友,你们准备怎样向他介绍我们的春节?”随后,教师便可以将窗花、春联、鞭炮、饺子等春节元素的英文传授给学生,并鼓励学生以英语介绍这些春节元素 [3]。在真实情境中,学生不仅可以扎实的记忆英语知识,还可以形成英语应用能力、交际能力。同时,学生也学会了如何以英语弘扬中华文化,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清晰、高效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应用技能。同时,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对此,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革新教学思路,将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为学生构建充满文化底蕴、民族魅力的学习空间,使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成长为堪当民族建设重任的优秀少年。

参考文献:

卢国益 . 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J]. 中华活页文选 ( 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 2023(15):0021-0022.

[2] 李莉。新课改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 对策探索 [J]. 2024(15):94-96.

[3] 滕玲玲 .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引文版 ) 教育科学 , 2022(11):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