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技术支持下运用思维导图的减负增效实践

作者

赵珍珍

新兴县惠能小学 527400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学生面临着阅读量增加、阅读理解难度提升等挑战,传统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有效应对。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提升思维能力。本文探讨了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实践路径,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实践与效果评估,阐述了其在减负增效方面的具体应用,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数字技术;思维导图;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减负增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往往存在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负担重等问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思维导图的应用更加便捷和多样化,为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减负增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探讨数字技术支持下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及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一、数字技术与思维导图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背景

(一)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面临的挑战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阅读材料的难度和篇幅逐渐增加,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知识建构的机会,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的阅读任务时,往往难以有效应对,学习负担加重。

(二)数字技术在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诸多变革,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智能教学工具等。这些技术手段能够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和个性化。在阅读教学中,数字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多样化的阅读形式以及实时的学习反馈,为学生创造更加积极的学习环境。

二、数字技术支持下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基于数字平台的思维导图绘制与共享

利用数字平台,如专业的思维导图软件(如 XMind、MindNode 等)或在线协作平台(如腾讯文档、石墨文档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这些平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模板和绘制工具,方便学生快速上手,还支持多人在线协作和实时共享,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在学习一篇叙事性文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故事的情节发展、人物特点和主题思想。通过在线共享,各小组可以相互查看和借鉴,拓宽思路,同时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思维状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二)借助多媒体资源丰富思维导图内容

数字技术为阅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源与思维导图相结合,使思维导图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阅读内容。例如,在学习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说明文时,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中插入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奇特,同时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中标注出文章中对景观特点的描述,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外,还可以利用音频资源,如名家朗读、背景音乐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数字技术支持下运用思维导图的阅读教学实践案例

(一)教学案例设计

以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少年闰土》为例,设计一节运用思维导图的阅读教学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闰土的形象特点,体会作者对闰土的深厚感情,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实施

1. 课前预习阶段

教师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发布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利用思维导图软件绘制初步的思维导图,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章的写作顺序、闰土讲述的几件事以及自己对闰土的初步印象等。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随时查阅相关资料,并将自己的想法记录在思维导图中。教师通过平台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程度,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2. 课堂教学阶段

(1)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和相关背景资料,引出课题《少年闰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交流与完善思维导图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成员分享自己课前绘制的思维导图,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看法。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补充关键信息,梳理文章的结构和脉络。例如,引导学生分析闰土讲述的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他的哪些特点,将这些特点与具体事例在思维导图中进行关联,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3)全班展示与评价

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思维导图,并进行讲解。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对展示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和提问,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思维导图的结构合理性、内容准确性以及逻辑清晰度等方面。通过全班展示与评价,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拓宽思维视野,同时也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课后学习阶段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课堂所学,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并完成课后作业。教师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收集学生的作业,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和思维导图运用能力的提升情况。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通过平台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数字技术支持下运用思维导图的阅读教学效果分析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通过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思维导图教学,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积极思考和探索。多媒体资源的运用使阅读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对阅读课的参与度明显提高,课堂氛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

(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增强

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阅读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脉络,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在教学案例中,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对《少年闰土》一文的内容理解更加深入,能够准确分析闰土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对他的感情,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对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思维导图作品的对比分析,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从不同角度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

五、结论与展望

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阅读教学的减负增效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基于数字平台的思维导图绘制与共享、借助多媒体资源丰富思维导图内容以及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评估思维导图学习效果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然而,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数字技术与思维导图的结合方式,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数字素养和思维导图运用能力。此外,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思维导图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将思维导图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实现更全面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蓉云.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J]. 教育, 2025, (04): 40-42.

[2]陈启萍. 运用思维导图使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可视化的实践与策略探究 [J]. 校园英语, 2024, (51): 57-59.

[3]张爱云.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J]. 天津教育, 2024, (35): 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