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绣花功夫推进高校思政建设的深化与实践

作者

汪洋

青岛理工大大学 党政办公室 山东省青岛市市 266520

秉持绣花功夫,意味着在思政建设中需坚持细致入微、精益求精的态度,明确目标、细化责任、强化监督,将思政建设的各项举措转化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坚实基石。

那么,何为绣花功夫?为何要在高校思政建设中强调绣花功夫?如何以绣花功夫推进思政建设?只有深刻认识这些问题,才能在行动上更加自觉,以严谨细致的措施确保思政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什么是绣花功夫?

“绣花功夫”一词,原指手工艺人在刺绣时展现出的精湛技艺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将其引入高校思政建设,意在强调思政工作的细致入微和精益求精。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思政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内容的准确性、深刻性,还要关注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以及效果的持久性、广泛性。正如一位优秀的绣娘,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艺,更要有对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关注,才能绣出令人赞叹的作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绣花”为喻,强调各项工作都要精准施策,抓准、做细。学习领会这些重要论述,有助于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探索善治之道。高校思政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育者用心、用情、用力去雕琢的“艺术品”。这要求教育者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策。

为何要以绣花功夫推进高校思政建设?

首先,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要求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广泛传播,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这就要求高校思政建设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方法,以更加细致入微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其次,这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客观需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而思政建设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通过绣花功夫般的细致工作,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再次,当前高校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要求我们必须以绣花功夫去推进。比如,部分思政课程内容陈旧、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思政工作者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部分高校对思政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思政工作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以绣花功夫去逐一解决,不断提升思政建设的水平和效果。

怎样以绣花功夫推进高校思政建设?

首先,要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思政课程内容,将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之中。同时,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模拟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其次,要加强思政队伍建设,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要通过培训、交流、考核等方式,不断提升思政工作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要注重引进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政人才,为思政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再次,要加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问题,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和引导方案。同时,要注重思政工作的实际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思政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最后,要加强思政建设的监督和评估。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思政建设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进行整改和提升,确保思政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要注重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为高校思政建设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作者简介 ] 汪洋(1991.07-),男,汉,山东青岛人,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1 级本科,青岛理工大学人综合科科长(正科级),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及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