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刘付军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钟楼小学 甘肃省陇南市 746000
引言
在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以老师讲授为主,没有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想法,长此以往,学生只会机械化的运用,自己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本质提升,与我国目前倡导的素质教育差别较大,所以,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变势在必行。作为教师,我们授课不仅仅是为了把书本的知识简单的讲授给学生,我们还要重点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及通过学习探究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的能力 [1]。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要让学生做到学起于思和思源于学,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疑问,做出假设,使学生通过多渠道对自己的疑问进行解决,同时将我们的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我们的小学生刚接触世界,对很多事情会有很强的探索欲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不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其余知识没有得到延伸,老师不仅是主导而且也是主体,将学生禁锢于课本之中,从而使我们小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有些学生甚至产生恐惧感。所以,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授课过程中,要趣味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除了教授书本知识,还要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其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发出疑问,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充分提高,让学生快乐学习数学。
1 发散思维的简要介绍
所谓发散思维,指的是我们大脑在思考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又称放射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和扩散思维。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发散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联系,是创造力测定的重要标志之一。即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我们的小学数学老师在授课时要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有独特、流畅和变通三个特点。其中变通,是指有创造力的人,对事物能进行举一反三,多方面考虑,不受定式思维的影响,提出多种新观念。流畅,指其心智活动流畅,少有阻滞,短时间内提出多个观点,反应迅速,表达顺畅。所谓独特,指有自己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提出新观点、新角度。
2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散思维培养的方法
2.1 创建新型师生关系,建立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始终是主角,单一的灌输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不光课上,课下也有很多作业,繁重的学业让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根本没有自主发散思维的培养。此外,我们的很多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为主角,与学生几乎零交流,让学生的思想被禁锢于课本知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没有得到培养。为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创立一个建立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与学生进行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出疑问,老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营造一个轻松的上课氛围,多互动,了解我们每一个小学生思维方式,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2]。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设置小组讨论以及自由发表环节,让每一个学生可以与同学进行互动,发表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对于同学疑问也进行细心的答疑,久而久之,这样宽松愉悦的课堂,学生也积极思考也敢于发表疑问,在与同学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2.2 结合小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对社会了解不深,刚刚接触世界,对所接触事物有很强的新鲜感和求知的欲望,如果我们的老师忽略小学生的特点,只教授书本知识和课后繁重的习题,会禁锢了学生的对知识的探索,即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很难得到培养 [3]。所以,我们的老师在数学的教授过程中,要通过趣味性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分参与,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掌握书本知识,发散自己的思维,同时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如在进行平面图与几何图形的讲授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联系实际生活的常见图形,从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使发散思维得到培养。
2.3 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宽阔性
在小学数学很多习题是有很多种解法的,引导学生对一道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宽阔,避免思维的狭窄性。所以我们老师在上课时要准备有坡度、有层次性的多变的习题,对学生进行充分引导,使其思维得到发散,有自己的想法和疑问[4]。如“鸡兔同笼”的问题时,设置题目:一个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子,要是数头的话一共有32 头,有88 只脚,问这个笼子里有几只鸡和兔子。首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发言,最后呢,老师对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得出两种简单的假设,假设笼子里面全是鸡,就只要 64 条腿,但实际上有88 只,那多出来的 24 条腿怎么算,即就是我们的兔子多出来的;如果假设笼子里全部是兔子的话,又有不同的解法,同学这道例题,要让学生意识到解题方法远不止一种,要充分发散自己思维,用灵活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以及生活中的问题。
3 结语
在我们数学授课过程中,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以及做题的方法,还要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训练,让学生养成灵活多变的做题思维,这样不仅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同时对学生智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总之,小学是我们的基础教育时期,素质教学要求我们的数学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以及数学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营造创建新型师生关系,建立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设置一题多解的习题,培养思维的宽阔性,以课本知识点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使其发散思维得到提升,真真切切培养其思维的发散性,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为我国培养杰出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赵书荣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J]. 中华少年 ,2019(8):58-58.
[2] 刘建敏 .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J]. 学周刊 ,2017(5):190-191.
[3] 张林 .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J].2017,3(26):00042-00042.
[4] 乔先蓉. 浅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J].考试周刊 , 2018(65):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