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档案馆环境下自然资源规划历史档案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作者

陈志威

益阳市自然资源规划展示和档案馆 413000

引言

自然资源规划历史档案作为记载各个时期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媒介,包含了大量历史信息,科学数据以及决策智慧。在档案馆这一特殊环境中,这类档案既具有文化遗产价值,也是现阶段自然资源管理与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础。但受物理环境,技术条件以及管理理念的制约,一些档案正面临着破损,丢失或者难以被有效利用等困境。所以,在档案馆环境中进行自然资源规划中历史档案保护再利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自然资源规划历史档案的特点与价值

1. 内容的专业性与系统性

自然资源规划涵盖了地质,地貌,气候和水文等诸多自然要素和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等社会经济问题。它的历史档案中一般都含有许多专业图表,数据报表以及技术文本等,构成一个完整而又系统的记录体系。如在一定区域内国土空间规划档案上,对各功能区划分边界,面积大小以及相应管控要求等进行详细标注,对研究区域空间演变规律至关重要。

2. 时间的延续性与可比性

各个时期自然资源规划体现出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自然环境认知水平以及发展理念上的转变。对不同时代档案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可清楚地看出资源开发政策调整的轨迹及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诸如由前期粗放式开发转向后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都清晰地反映于档案中,并对政策效果评价提供直观历史借鉴。

3. 价值的多元性与潜在性

这些档案除直接为自然资源管理服务之外,还有学术研究,文化教育以及社会宣传方面的诸多价值。它们可为地理学,生态学和其他学科提供原始材料;还可作为鲜活的教学案例帮助大众认识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及保护的必要性;也可以以展览展示的方式增强社会环保意识。

二、档案馆环境下的保护现状与挑战

1. 保存条件有待改善

尽管多数档案馆配备了基本的温湿度控制设备,但在防潮、防虫、防火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部分老旧库房建筑结构不尽合理且通风不畅,易造成档案纸张老化霉变。另外,一些珍贵档案由于没有专业装具、包装材料等原因,很容易在携带时遭到破坏。

2. 数字化进程缓慢

尽管数字化技术在近几年被广泛使用,但是自然资源规划历史档案数字化率还很低。数字化工作和系统平台建设却多停留于“浅尝辄止”,即:已进行数字化转化的自然资源规划档案,未再进一步进行深度整合、深入挖掘,各机构之间的档案数据资源处于静止、分散的状态,关联性较差,不能清晰地揭示和反映自然资源和规划档案的信息内涵和动态发展 [1]。一方面因为档案的量大,形式繁多,扫描录入费时费力;另一方面又囿于资金不足、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不能适应大规模数字化发展的需要。这样就使很多纸质档案只能够通过实体的形式得以保存下来,从而制约了档案的传播与利用。

3. 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以自然资源规划为对象的历史档案管理工作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和规范。每个档案馆的分类编码,著录标引和检索利用都有不同,给信息共享带来了难度。与此同时,档案安全保密制度不健全,安全隐患较多。如一些较为机密规划文件,借阅时就会存在泄密风险。

4. 再利用机制滞后与效能不足

档案馆注重保管职能而缺乏档案深度开发计划。已有的使用大多局限于简单的调阅而没有构建专题知识库和可视化平台,很难适应科研和教育的多元需求。公众认知度低导致利用率低下,且缺乏市场化转化渠道,档案的文化传播与决策支持价值未能充分释放,形成“重保存、轻利用”的结构性矛盾。

三、保护与再利用的策略建议

1. 优化保存环境与设施建设

增加档案馆基础设施投入,按国家有关标准对库房环境控制系统进行改造提升,保证温湿度不变和空气清洁。引进气体灭火装置,生物防治药剂及其他先进防灾减灾技术与装备,增强突发事件处置能力。针对重要档案量身定做特殊装具及容器,以降低物理损害发生之机率。

2. 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

由于自然资源档案涉及内容众多,具备资料类型多、体量大的特征,为缓解自然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自然资源档案管理部门需要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自然资源档案的快捷收集、检索、管理与利用[2]。制订详细数字化计划并分阶段进行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及元数据采集,搭建统一数字平台对分散于各部门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并实现在线检索与浏览功能。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字化档案自动分类,标签添加,内容提取等功能,提升管理效率与服务精准度。如利用 OCR 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实现纸质文档文字到可编辑电子文本的转换,方便后续数据挖掘与分析等。

3. 完善管理制度与人才培养

建立完善覆盖收集整理,鉴定评估,保管利用等全流程的管理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及操作流程。强化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培训,增强其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鼓励各院校设置相关专业课程,以培养既有档案学知识,又通晓自然资源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4. 拓展再利用途径与方式

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发展多样化档案产品与服务。比如拍摄专题纪录片,组织主题展览,出版科普读物等等,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自然资源规划过程中的历史变迁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故事。加强同科研机构合作,拓宽学者获取数据渠道,推动跨学科研究向纵深发展。把档案有益的经验教训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支撑。例如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可参照以往土地利用规划档案进行编制,以免重蹈覆辙,增强规划科学性与可行性。

结语

总之,自然资源规划历史档案是档案馆工作的关键。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传承者,更是自然资源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的珍贵资源。通过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保护与再利用策略,可望明显改善其现有状况,由单纯保管向高效利用过渡。这样既有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能够对当前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起到强有力的支持作用,帮助政府制定更科学、更合理的决策,促进经济社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荣丽 . 自然资源和规划数字档案室建设策略探讨 [J]. 办公室业务 ,2022,(06):147-148.

[2] 杜珍 . 资源共享视域下自然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探究 [J]. 黑龙江档案 ,2023,(06):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