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学生成长纪实在班级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作者

谢天雪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第三小学 024400

摘要:在小学班级教育实践中,学生成长纪实作为记录学生发展轨迹的重要载体,对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强化家校合作、凝聚班级文化具有独特价值。本研究基于县城小学教育资源特点,系统分析学生成长纪实的内涵与教育价值,结合实践案例探讨其在主题班会、班级文化建设及家校合作中的创新运用策略。

关键词:学生成长纪实;班级教育;家校协同;文化育人

引言:

在“双减”政策深入实施与核心素养培育的双重背景下,小学班级教育面临着从知识传授向全人培养转型的挑战。通过将成长纪实深度融入主题班会、文化建设、家校沟通等教育场景,既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镜像参照”,也能搭建家校协同的“对话桥梁”,最终实现班级教育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从群体管理向个体赋能的范式转变。

一、学生成长纪实的内涵与价值

(一)内涵

学生成长纪实是指以文字、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品德、兴趣爱好、社交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记录和整理。它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涵盖了学生在校园内外的各种表现和经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成长历程的真实见证。

(二)价值

1.增强学生自我认知:学生在参与成长纪实的记录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成长轨迹,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激发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的意识。

2.促进家校合作:学生成长纪实为家校沟通提供了具体、生动的素材,使家长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成长情况,增强家校合作的紧密性和实效性。

3.丰富班级文化内涵:学生成长纪实中的内容可以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素材,通过展示学生的成长故事和成果,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学生成长纪实在班级教育活动中的创新运用策略

(一)主题班会:从“经验传递”到“情境建构”

传统主题班会易陷入“说教式”困境,成长纪实的介入为议题设置提供了真实情境。班主任可采用“三阶递进法”提升育人实效:

1.情境复现:选取纪实中与主题高度契合的典型事件(如某生在值周时坚持纠正同学不文明行为),通过照片回放、当事人陈述还原现场,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

2.多维对话:组织“成长观察员”从教师、同伴、家长三个视角解读事件,如数学老师关注该生在冲突中的逻辑表达,同桌发现其坚持原则背后的勇气,家长则分享孩子在家中类似的责任担当,形成立体认知。

3.迁移应用:引导学生制定“我的成长微计划”,将纪实中的正向行为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指南。在“抗挫折能力培养”主题班会中,学生参照纪实档案中同学参加朗诵比赛失利后的调整过程,共同制定了“失败应对三步法”,使教育成果具象化。

(二)班级文化:从“静态展示”到“动态生成”

突破传统文化墙“优秀作业展览”的单一模式,构建“记录—互动—传承”的立体化文化生态:

1.生长性记录空间:设置“今日成长亮点”滚动展板,由学生轮流记录当天观察到的同学闪光点(如“小明主动整理图书角”“小丽在跳绳比赛中突破自我”),形成即时性、多元化的正向反馈系统。

2.叙事性文化产品:利用寒暑假组织“家庭成长纪实采集”活动,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拍摄“我的一天”,开学后制作成《班级百景图》纪录片,在文化角循环播放。这种将家庭场域纳入记录体系的做法,既拓展了纪实维度,又增强了文化认同。

3.传承性仪式建构:在毕业季开展“成长密码接力”活动,往届学生将承载班级记忆的纪实作品(如运动会奖杯合影、研学旅行手账)传递给下一届,形成“看见过去—锚定现在—展望未来”的文化传承链,强化集体身份认同。

(三)家校合作:从“单向传递”到“协同共创”

针对县城小学家长参与度不均衡的问题,通过“分层卷入策略”提升协同效能:

1.基础层:可视化沟通平台。建立“成长纪实云空间”,分类上传学生在课堂、社团、实践活动中的影像与文字记录,设置“家长专属密码”确保隐私安全。某班主任发现,当家长看到孩子在“校园义卖”中独立完成摊位布置的视频后,对孩子的自主能力有了全新认知,后续在家中主动赋予更多决策空间。

2.进阶层:参与式记录机制。设计“家长观察员”轮值制度,邀请家长参与班级活动纪实拍摄,记录“家长视角下的课堂”。在“亲子阅读分享会”中,家长用手机镜头捕捉孩子与同伴互动的细节,形成《共读时光里的小美好》影像集。这种角色转换不仅增进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更催生了“家庭纪实摄影”的教育自觉。

3.深度层:叙事疗愈工坊。针对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组织“成长故事重构”工作坊。班主任联合家长,从纪实材料中挖掘孩子的优势事件(如独立完成值日、主动帮助老人),共同创作《我的勇敢时刻》绘本。某留守儿童在与母亲共同整理纪实档案时,通过重温“自己学会系鞋带”“代表班级参加朗诵比赛”等事件,重构了对“独立成长”的认知,亲子沟通质量显著提升。

三、学生成长纪实在班级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

通过学生成长纪实,班主任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学生也能在自我反思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学生成长纪实中的内容多与班级活动相关,能够唤起学生的集体记忆,增强班级凝聚力。学生在分享和讨论中,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力量。学生成长纪实为家校沟通提供了具体、生动的素材,使家长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增强了家校合作的实效性。

结语:

学生成长纪实的教育价值,在于将零散的成长片段转化为可感知、可对话、可传承的教育资源。未来实践中,需进一步强化“学生本位”理念,通过技术赋能提升记录效率,通过机制创新激活参与热情,使成长纪实不仅成为教育成果的“存储器”,更转化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催化器”。当每一个成长故事都被认真记录,当每一段成长轨迹都被温柔凝视,教育便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生命历程,在时光的沉淀中培育出最坚韧的成长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本身[J]. 人民教育, 2020(15): 28-31.

[2]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让成长不负时光——以活动促班级建设的实践探索[Z]. 2023.

[3] 智慧教育平台-学生成长模块功能架构研究[R]. 中央电化教育馆,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