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确权登记中的测绘技术应用探讨
王忠友
霍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宋店中心所 安徽六安 237400
引言
在城乡土地资源管理精细化需求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测绘技术的革新为土地确权登记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多个技术的使用,不仅提升了权属边界识别的准确性,还大幅降低了外业调查成本。探索多源测绘数据融合方法,建立权属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对完善现代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1 土地确权登记与测绘技术概述
土地确权登记作为现代产权制度建设的核心环节,其本质是通过精确的空间定位技术界定土地权属边界并赋予法律效力,测绘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作用。随着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土地确权工作已从传统的人工丈量发展为高科技综合应用的新阶段,形成了涵盖卫星定位、航空航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立体化技术架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提供厘米级精度的空间坐标采集能力,彻底改变了传统测量方式在复杂地形环境下的局限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权属调查提供了全域覆盖的基础底图,大幅提升了外业调查效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了权属数据从采集到管理的完整技术链条,实现图属一体化管理,倾斜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等新兴技术为争议地块确权提供了直观的立体化证据。这些技术进步不仅解决了传统确权工作中效率低下、精度不足等瓶颈问题,更为建立统一不动产登记体系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推动土地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转型[1]。
2 常用测绘技术在土地确权登记中的应用
2.1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在土地确权中承担着核心测量工具的角色,其实时动态差分技术(RTK)能够实现厘米级精度的界址点坐标采集,显著提升确权登记的测量效率和准确性。在开阔地区采用网络RTK 模式无需架设基站即可快速获取高精度坐标,复杂地形环境下则配合全站仪进行补充测量,确保各类地形的全覆盖测量。手持 GNSS 接收机的普及使外业调查人员能够独立完成界桩放样和权属边界测量,集成蓝牙通信的测量设备可直接将坐标数据传至移动终端,实现内外业数据的实时同步。针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开发了专用测量程序自动记录界址点拓扑关系并生成符合规范的权籍草图,测量过程全程记录坐标轨迹作为法律证据。在城市不动产登记中,GPS 技术与地下管线探测仪配合实现立体权属空间界定,其测量成果直接作为不动产单元代码编制的空间基准,这种高精度空间定位技术为确权登记提供了最基础的法定空间数据。
2.2 遥感技术(RS)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确权中发挥着全域覆盖和高效监测的双重作用,高分系列卫星提供的亚米级影像成为权属调查的重要基础数据源。多时相遥感影像通过对比分析自动识别土地利用变化区域,为主动更新确权信息提供线索,面向复杂区域采用无人机航摄影像补充获取更高分辨率数据。基于深度学习的影像解译算法自动提取田坎、沟渠等线状地物,辅助人工判定权属边界走向,三维实景模型直观展示争议地块的空间关系。在集体土地确权中,正射影像图作为工作底图大幅减少外业调绘工作量,历史遥感影像为处理长期权属纠纷提供时间序列证据。热红外遥感技术应用于城市不动产登记,通过建筑物热特征分析辅助判断实际使用状况,雷达遥感则突破云雾限制确保热带地区确权工作不受天气影响。这些遥感应用不仅降低了确权成本,更形成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多尺度监测能力[2]。
2.3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了土地确权的完整技术支撑平台,其空间数据库实现权属数据的一体化管理,拓扑检查功能确保界址点线关系的逻辑一致性。基于 GIS 开发的确权登记业务系统集成测绘成果审核、属性关联和图表生成全流程功能,工作流引擎驱动各部门协同办理。空间分析模块支持权属争议区域的叠加比对,缓冲区分析辅助确定公共通道保留范围,三维可视化技术直观展示复杂地形下的权属空间关系。在数据共享方面,GIS 提供符合OGC 标准的网络地图服务,实现与不动产登记系统的无缝对接,时空数据库技术管理权属变更历史。针对农村土地确权,GIS 与移动端结合实现外业调查数据的实时上图入库,城市不动产登记中则建立楼盘表与空间图形的智能关联。这种空间信息管理能力使确权成果从静态档案转变为可动态更新的空间资产。
3 提升测绘技术应用效果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测绘技术的集成与融合
推进多源测绘技术的深度整合需要建立协同工作机制,研发一体化数据采集终端集成 GNSS、激光雷达和影像获取功能,构建统一的数据处理平台实现不同来源数据的自动匹配与融合。开发智能解译算法将GPS 测量点、遥感影像特征和 GIS 空间关系进行联合分析,提高权属边界判定的准确性,探索5G 传输技术在野外测绘中的实时数据回传应用。建立空地一体化的立体测绘体系,卫星遥感提供全域覆盖,无人机重点区域补充,地面移动测量完善细节,形成优势互补的技术链条。在数据处理环节引入人工智能质检系统,自动发现不同技术获取数据间的逻辑矛盾,开发多源数据冲突的智能协调算法。面向特殊地形和复杂权属状况,定制混合式技术解决方案,如将地下空间扫描与地面测量结合解决城市立体确权问题,这种技术集成可最大限度发挥各类测绘手段的优势。
3.2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与规范
制定贯穿全流程的技术标准体系是确保确权质量的基础,需要编制覆盖数据采集、处理和管理的全套规范文件,明确不同比例尺下的精度指标和误差控制要求。统一空间基准和编码体系,规定城乡土地确权采用相同的地心坐标系,建立全国统一的不动产单元代码编制规则,开发标准化的元数据模板确保数据溯源能力。针对新型测绘技术成果制定专门认定标准,如无人机航测成果的验收规范,三维模型数据的质量评价指标,为技术创新提供制度空间。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定期修订技术标准,及时吸纳新兴技术成果,形成标准与技术创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3]。
3.3 建立人员考核与激励机制
完善人才管理机制需要构建多层次的能力评价体系,制定测绘作业人员技能等级标准,将新技术应用能力纳入考核指标,实行持证上岗和定期复训制度。设计科学的绩效评估模型,综合考量测量精度、工作效率和创新应用等多个维度,采用信息化手段自动采集考核数据。建立技术创新的正向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表彰在复杂确权案例中突破技术难题的团队,举办技能竞赛促进新技术推广。完善职称评审制度,对基层测绘人员在确权实践中的创新成果给予认定,构建多元化职业发展通道。针对艰苦地区工作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通过轮岗交流平衡人力资源配置,建立与高校联合培养机制储备复合型人才。
4 结束语
土地确权登记中的测绘技术应用已实现从单一测量向多技术协同的方向发展,形成了涵盖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管理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未来,随着技术的深入融合,测绘技术将在权属数据实时更新、智能审核和可视化监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不动产登记提供更高效、透明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章丽华.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2021,39(29):10-11.
[2]张金刚,刘洪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综合测绘技术应用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0,(02):174-175.
[3]刘彪.现代测绘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0,(17):29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