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学科叙事可视化设计研究

作者

郑红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寿春中学,安徽 淮南,232200

摘要:本文聚焦于“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学科的叙事可视化设计研究。在“双减”旨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大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新的变革与创新。叙事可视化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和复杂的叙事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文章首先阐述了“双减”政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然后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叙事可视化设计的重要性,接着详细探讨了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叙事可视化设计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双减;初中语文;叙事;可视化

引言​:

“双减” 政策的出台,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双减” 政策旨在促使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叙事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无论是记叙文、小说还是散文等文体,都包含着丰富的叙事元素。然而,传统的初中语文叙事教学往往侧重于文本的分析和讲解,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叙事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叙事可视化设计能够将语文叙事内容以图像、图表、动画等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打破文字的抽象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 “双减” 政策背景下,研究初中语文学科的叙事可视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双减”政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双减”政策实施后,初中语文教学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首先,作业量明显减少,教师需要更加精心地设计作业内容,注重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意味着语文作业不能再以大量的机械性练习为主,而是要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创新性的作业,如基于叙事可视化的作业,让学生通过绘制故事地图、制作情节卡片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其次,“双减”政策促使教师更加关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叙事可视化设计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将复杂的叙事内容简单化、直观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此外,“双减”政策也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叙事可视化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自主学习的工具,学生可以通过制作可视化作品,梳理文本的叙事线索、分析人物形象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叙事可视化设计的重要性

1.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叙事内容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叙事文本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复杂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难以理解的情节,学生可能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通过叙事可视化设计,如绘制情节流程图、人物关系图等,可以将抽象的叙事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结构和逻辑,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和主题内涵。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叙事可视化设计以其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通过制作可视化作品,如绘制插画、制作手抄报等,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叙事可视化设计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提取关键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到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多种思维能力。通过制作可视化作品,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叙事可视化设计的具体策略

1.基于文本内容的可视化元素提取

在进行叙事可视化设计时,首先要对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的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提取出关键的可视化元素。这些元素包括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描写、主题思想等。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取出文本中的关键元素,如百草园中的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等)、长妈妈讲的故事、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元素绘制一幅关于作者童年生活的画卷,将文本中的内容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2.可视化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选择合适的可视化工具是实现叙事可视化设计的关键。目前,有很多可视化工具可供选择,如思维导图软件(MindManager、XMind等)、绘图软件(Photoshop、Sai等)、在线可视化工具(Canva、ProcessOn等)。思维导图软件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的结构和逻辑,将复杂的叙事内容以层次分明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在学习《智取生辰纲》时,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软件绘制出故事的人物关系图和情节发展图,清晰地展示出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过程。绘图软件则可以让学生更加自由地创作可视化作品,如绘制插画、漫画等。在学习《木兰诗》时,学生可以使用绘图软件绘制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而归等场景的插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结合课堂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设计

叙事可视化设计应与课堂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运用可视化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展示一幅根据桃花源的描述绘制的插画,让学生观察插画并猜测故事的内容,从而导入新课。在课堂讲授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可视化工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内容。例如,在讲解《苏州园林》时,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软件展示苏州园林的特点,如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等,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文本内容。

四、结语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叙事可视化设计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将抽象的语文叙事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基于文本内容的可视化元素提取、合适的可视化工具选择与应用以及结合课堂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设计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叙事可视化。

参考文献

[1]王金鹏,叙事学视角下初中语文鲁迅小说教学研究[D].青岛大学,2024.06.

[2]路鹏 翟轩艺 丛晓 刘孝林,“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学科叙事可视化设计研究[J].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