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革命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路径探析
罗平
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610213
摘要:红色革命精神是我国在革命年代形成的重要文化遗产,体现了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所作的卓越贡献。这种精神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推动着中华儿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奋斗。文章探讨了红色革命精神的内涵,提出将其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探讨了有效的教学路径,旨在推动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为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提供理论支持。深入挖掘红色革命精神的教育价值,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关键词:红色革命精神;高职;思政;路径
引言:
红色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精神财富,它凝聚了为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先烈的精神力量。这一精神不仅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与坚定信念,还成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中,红色革命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为思政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革命历史,培养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因此,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将红色革命精神融入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还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红色革命精神的渗透与融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和精神内涵,进而实现思政课程的立德树人目标,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坚定文化自信。
一、红色革命精神的内涵
红色革命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精神资源,不仅包括物质载体,如革命遗址、纪念馆和历史文献等,也表现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力量。它主要通过爱国主义、无私奉献、勇敢无畏的态度展现出来。通过长时间的奋斗,红色革命精神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激励着无数革命先烈和人民群众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及国家复兴做出了巨大牺牲。红色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形成的重要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中的奋斗历程与卓越品质。其核心内涵包括“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以及“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等。这些精神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艰难困苦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红色革命精神不仅是我国人民在漫长历史过程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更是激励新时代中国人民继续奋勇前进的重要精神动力。
二、红色革命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程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坚定和拥护党的领导
红色革命精神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中形成的重要先进文化。这一精神承载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的伟大实践,展示了无数共产党人不怕困难、甘于牺牲的精神品质。将红色革命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程,有助于学生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程和国家发展的重大实践,从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历史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学习红色革命精神,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历史使命感,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红色革命精神为学生提供了理想信念的指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新时代,学生能够从革命精神中汲取力量,树立拥护党的领导的决心,明确自己肩负的时代责任。红色革命精神的教育能够加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引导他们认同党的理论和政策,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以更加坚定的姿态支持党的领导,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旨在通过德育为先的正面教育,引导、感化并激励学生,培养具有担当精神的新时代人才。在这一过程中,红色革命精神的融入对于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红色革命精神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展现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将红色革命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程,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我国革命历史与发展历程,还能从革命先烈的事迹中汲取正能量,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这种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够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怀。红色革命精神在课堂上的渗透,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基本原则,并促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践行。红色革命精神能够激发学生的奋斗目标,使他们在面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选择时,能够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新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有利于丰富思政内容,提高育人成效
红色革命精神作为一种独特且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资源,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精神内涵,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活力。将红色革命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程,有助于丰富思政内容,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通过讲述革命故事,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还能感受到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这些生动鲜活的教材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红色革命精神展现了无数革命先烈在艰难困苦中坚守理想、勇于奉献的精神品质,这不仅丰富了思政课程的内容,也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情感和实际。这种情感化的教育方式,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形成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实践动力。同时,革命精神的融入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为他们日后的职业生涯和社会实践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因此,红色革命精神的融入,不仅增强了思政教育的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还提升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育人成效,培养出更多具有时代担当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三、红色革命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完善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程的设计
思政课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结合高职专业课程设计,创新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实现更好的育人成效。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将区域革命故事转化为校本案例库,将本地红色历史和革命精神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背景紧密结合。这不仅增强了教学的现实感和历史感,更能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认同和共鸣,感受到革命历史与自己紧密相连,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在思政课程的具体设计中,教师应积极整合红色经典作品和革命历史事件,围绕不同教学主题进行多维度的探讨与讲解。例如,可以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重大历史事件出发,帮助学生理解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作出的艰苦努力与巨大牺牲。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能够领略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还能帮助他们理解红色精神与个人职业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红色故事相结合。在讲述革命英雄事迹、革命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塑造过程中,让学生在轻松、感人的氛围中理解红色文化的深刻意义。这种生动的教育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在深入了解革命历史的同时,增强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思政课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讨论和分析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红色历史对当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二)将红色革命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器,通过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红色革命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校园内可以设立红色展览馆、红色书籍角、红色雕塑等文化载体,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红色展览馆可以展示革命历史、红色经典以及革命英雄的事迹,让学生在参观中直观感受到革命精神的伟大与崇高。书籍角可以精选革命经典书籍和红色文化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激发他们对革命历史的兴趣与探求。同时,可以定期举办以红色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知识竞赛、戏剧表演、歌唱大赛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革命历史,还能通过集体参与加深他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在传统节日或国家重大纪念日时,可以组织一些红色主题的活动,如在国庆节期间举办“重走长征路”的校园定向越野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革命先烈的艰苦历程,进一步体会红色精神的伟大。学校还可以成立红色戏剧社和革命歌曲合唱团,利用戏剧和歌唱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演绎革命历史剧目和传唱革命歌曲来体会红色精神。此外,建立校史馆与地方革命纪念馆联动的校园红色主题展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地学习机会。
(三)依托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的价值认同
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将红色革命精神的核心要义贯穿于不同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注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强化学生对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理解。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让学生亲眼见证革命历史的遗迹和遗物。通过实地参观,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和崇高使命,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参观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了解革命历史,还能通过历史文物和遗迹,深刻体会到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伟大力量。其次,红色文化调研、革命老区志愿服务等活动也是深化学生价值认同的重要途径。通过带领学生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尤其是到革命老区进行实地调研和服务,学生能够更加切身地感受到革命精神对当代社会的深远影响。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在社会服务中感受到责任感,还能够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专业技能服务社会的意识。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摩红色影视作品,或参观其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影像资料和现场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青年节、七一建党节、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国庆节等特殊时间节点,思政课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如专题讲座、纪念活动、红色教育交流等,借助这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加强学生对革命历史和红色精神的认同。
(四)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思政教育的形式与途径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计算机软件、手机和社交媒体已成为重要的学习和交流工具。面对这一变化,高职思政课应紧跟时代发展,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拓展思政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首先,互联网技术可以为思政课程搭建全新的教学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微电影等多媒体平台,教师可以将革命精神资源融入教学内容,发布相关的红色革命精神剧目、红色历史故事和革命英雄事迹,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这一现代传播媒介进行学习。利用这些平台,学生不仅能够随时随地获取红色文化的内容,还能通过点赞、评论、互动等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革命精神,进一步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其次,借助AR/VR技术,教师可以将红色革命精神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呈现给学生。例如,通过VR情景模拟,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长征、抗战等历史场景,增强历史教育的沉浸感和互动性。这种创新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革命历史和红色精神的力量,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最后,开展线上红色足迹打卡、虚拟纪念活动等功能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红色文化。在清明节等特殊纪念日,可以通过“云端祭英烈”数字献花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向革命先烈表达敬意。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能将思政教育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增强红色革命精神文化的渗透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红色革命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革命历史与文化,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红色革命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活动和优化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和生动的学习体验,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只有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红色革命精神的魅力和价值,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培养具有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筑牢精神根基,使其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厚植家国情怀,在职业发展中践行工匠精神与创新意识,最终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忠实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永歌,王卫兵.“大思政课”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四维审视”[J].教育探索,2023,(10):73-77.
[2]耿鹏丽.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意蕴[J].保山学院学报,2021,40(03):36-39.
[3]张映雪,温静,刘昱阳.红岩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J].大众文艺,2025,(05):204-206.
[4]黄广,武健,顾自卫.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J].文教资料,2024,(13):77-80+88.
[5]杨蕊.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24.
[6]高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及实践应用[J].三角洲,2025,(04):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