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教考衔接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作者

江蕙

福建省漳平第二中学 3644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在教考衔接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问题情境和互动环节,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探讨了如何通过教考衔接促进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出了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分析了提升问题意识培养效果的实践路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考试和实际应用中更好地运用所学,提升其综合能力。

关键词:教考衔接,问题意识,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

引言

教考衔接作为当前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表现。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还能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当前高中语文教育的实际需求,探索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重要路径。

一、教考衔接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内容往往偏重于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与考试目标的对接。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教考衔接不仅是对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要求,也是教学过程优化的必要路径。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考试的设计则侧重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思维深度,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紧密结合考试的方向进行。高考作为对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考核,内容往往涉及阅读理解、写作和语言表达等多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他们在阅读中的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

与考试的紧密衔接,不仅要求教师对考点有充分的了解,还需要在课堂上设计出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养成深入分析文本的习惯。教考衔接还要求语文教师能够根据考试的要求,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材的选取、阅读材料的呈现形式、问题的设计等都应与高考中的考查内容相呼应,以此帮助学生逐步适应考试的要求并提升应试能力【1】。在这种背景下,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一个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实际能力的过程。通过强化教考衔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步积累解题经验和阅读技巧,为最终的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策略

教师应当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通过巧妙设计问题,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课文,不仅能够促进他们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还能够激发他们自主思考的兴趣。这些问题应当具有层次性,从表层的知识理解到深层的批判性思维,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依托于文本的内在逻辑与结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关键概念、情节发展以及人物内心变化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鼓励学生通过归纳和推理找到答案。这种方式促使学生在阅读时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通过提出问题来推动思维的深入发展【2】。问题意识的培养还离不开课堂互动的设计。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激发新的问题和思考。在这种互动中,学生不仅能够看到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还能在他人的视角中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进一步提升自己在阅读中的问题意识。互动活动中的角色扮演、观点辩论和集体反思,都能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情感共鸣,使他们在集体智慧中获得启发。

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反馈,帮助他们在错误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升华思考,从而促进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仅限于单一的教学内容,更要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延伸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联系,促使学生从日常生活和社会问题中寻找知识的应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学会思考和质疑,还能不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发展成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自主学习者。

三、提升问题意识培养效果的实践路径

提升问题意识培养效果的实践路径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确保每一环节都能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问题不仅应聚焦于课文本身,还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社会热点相联系,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审视问题,提升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应通过适当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逐步建立起独立思考的意识。

对于教材内容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应该确保选取的文本具有较高的思维性和启发性。通过挑选那些内容层次丰富、思想深刻的作品,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使其在阅读中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还应注重文本之间的关联性,设计连贯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不同课文时,能够建立起系统的思维框架,形成问题意识的持续培养【3】。课堂互动的形式和频率也直接影响问题意识的培养效果。通过开展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单纯的知识讲授,转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分享自己的见解。通过互动,学生可以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更多的灵感,并通过相互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解。课外活动与课外阅读也是提高问题意识培养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专题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教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

结语

通过教考衔接与问题意识的有效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与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显著增强他们的综合素养。未来,语文教学应进一步优化问题意识培养策略,在教考衔接的框架下,更加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激发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课堂内外的多方位实践,确保学生能在实际应用中充分运用所学,形成牢固的知识体系和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陈永忠.高中语文教学考衔接应成为常态[J].语文月刊,2023,(11):20-22.

[2]温红博,刘小莉.高考评价体系下语文“教考和谐”的几点思考[J].语文建设,2020,(03):15-19.DOI:10.16412/j.cnki.1001-8476.2020.03.004.

[3]黄锐,饶鑫辉.基于“教考评衔接”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研究[J].教育与考试,2023,(04):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