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加强水电站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作者

许杨秀

贵州北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围绕加强水电站固定资产管理展开深入探讨,系统分析当前水电站固定资产管理在制度建设、日常管理、价值评估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资产闲置浪费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日常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优化资产配置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旨在提高水电站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保障资产安全完整,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为水电站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水电站;固定资产管理;管理制度;信息化建设;资产配置

随着我国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水电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水电站作为水电能源生产的核心载体,其固定资产规模庞大,涵盖发电设备、水工建筑物、输电线路等各类资产。这些固定资产是水电站生产运营的物质基础,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水电站的安全生产、经济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水电站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部分水电站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一、水电站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一)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目前,多数水电站虽已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制度内容不够完善和细化。部分制度仅对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报废等基本流程做出简单规定,缺乏对资产使用、维护、调拨等环节的详细规范。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职责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导致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影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对违反制度的行为未能及时进行处理,使得制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不足。

(二)日常管理工作状况

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较为普遍。一方面,由于资产登记不及时、不准确,导致部分新增资产未及时入账,而报废资产也未及时核销;另一方面,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存在走过场的情况,未能对资产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核查。此外,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部分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却未得到及时的检修和维护,不仅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还增加了安全隐患。对于资产的调拨和转移,缺乏规范的审批流程和记录,容易造成资产流失或管理混乱[1]。

(三)资产价值评估与处置

在固定资产价值评估方面,部分水电站采用的评估方法较为单一,不能准确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例如,对于一些技术含量高、更新换代快的设备,仍沿用传统的历史成本法进行评估,导致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偏离。在资产处置环节,存在决策不科学、程序不规范的问题。部分资产在未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的情况下就被盲目报废或出售,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损失。同时,资产处置过程中的信息不透明,缺乏有效的监督,容易滋生腐败问题。

二、水电站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水电站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他们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发电生产和经济效益上,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基层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与自己无关,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落实。

(二)管理手段落后

当前,许多水电站仍采用传统的手工记账和人工盘点方式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错误,无法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监控和实时管理。虽然部分水电站引入了简单的资产管理软件,但软件功能有限,无法满足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需求。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导致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效果不佳,无法充分发挥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2]。

(三)资产闲置与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缺乏科学的资产配置和规划,部分水电站存在固定资产闲置浪费的问题。一方面,在资产采购过程中,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盲目购置设备,导致部分设备购置后长期闲置不用;另一方面,由于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一些设备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此外,对于闲置资产,缺乏有效的调剂和处置机制,无法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再利用。

三、加强水电站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完善管理制度体系

结合水电站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从采购、验收、使用、维护、调拨、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管理流程和标准。细化各部门和岗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避免职责不清和推诿现象。同时,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考核机制,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纳入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体系,对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对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制度执行的自觉性。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确保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发挥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二)强化日常管理工作

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台账,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详细登记,确保账实相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盘点,及时发现和处理账实不符的情况。在清查过程中,要对资产的使用状况、维护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为资产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设备的维护时间、维护内容、维护人员等信息,以便对设备的维护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同时,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维护意识,减少设备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损坏。建立严格的资产调拨和转移审批制度,明确资产调拨和转移的条件、程序和审批权限。在资产调拨和转移过程中,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和交接工作,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加强对资产调拨和转移的监督,防止资产流失和管理混乱[3]。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

选择适合水电站特点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实现对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通过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资产的采购申请、审批、入库、领用、调拨、报废等业务的流程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利用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价值变动等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提高其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引进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充实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立信息化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学习和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四)优化资产配置与处置

在资产采购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结合水电站的生产经营需求和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采购计划。避免盲目购置设备,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加强对现有资产的整合和优化,通过资产调拨、共享等方式,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建立严格的资产处置审批制度,明确资产处置的条件、程序和审批权限。在资产处置前,要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确保资产处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加强对资产处置过程的监督,确保资产处置过程公开、透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建立资产处置收益管理机制,对资产处置收益进行规范管理和使用。

结语

加强水电站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增进企业经济效益、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水电站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手段滞后、资产闲置荒废、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极大地降低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与质量,采用完善管理制度规章、加大日常管理监督、推进信息化技术应用、优化资产配置与处置规划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策略,可迅速解决这些麻烦,增强水电站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在未来提升的发展阶段,水电站需始终留意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持续发掘创新化的管理模式途径,跟上电力行业发展的新标准,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及高效利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夯实可靠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明. 固定资产管理与评估[J]. 会计研究,2020,46(6):56-65。

[2] 张涛. 数据分析在企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 信息技术,2021,32(2):20-27。

[3] 李红,刘伟. 现代科技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管理,2019,36(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