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羊场粪污资源化堆肥制作与还田操作规范

作者

王琳琳 李贺

确山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省驻马店市463200

近年来,羊养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在满足市场对羊肉、羊毛等产品需求的同时,羊粪产生量也急剧增加。未经妥善处理的羊粪不仅会散发恶臭、滋生蚊蝇,传播疾病,污染空气、土壤和水体,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合理处理羊粪,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对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养殖经济效益及实现羊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1 羊场粪污堆肥制作前期准备

1.1 原料收集与预处理

羊场粪污来自羊舍粪便、尿液及清扫杂物等。收集时要及时清理羊舍,保证粪污新鲜以减少养分流失,还要筛选去除石块、塑料等杂物[1]。可收集秸秆、锯末等辅助原料,秸秆粉碎至5-10 厘米,以调节碳氮比和透气性。

1.2 场地选择与布局

堆肥场地要选地势高、排水好、远离水源和居民区的地方。面积依羊场规模和堆肥量定,每立方米堆肥需1-1.5 平方米。场地要硬化防渗漏,合理布局堆肥槽、翻堆机等设施,堆肥槽深1.5-2 米、宽3-4 米,长度按需定。

1.3 设备与工具准备

堆肥需翻堆机、装载机、洒水车等设备:翻堆机选适配型号以均匀翻料,装载机负责物料运输堆放,洒水车调节水分。还需温度计、水分测定仪等检测工具,便于及时掌握堆肥的温度、水分等关键参数。

2 羊场粪污堆肥制作工艺流程

2.1 物料配比

合理的物料配比是堆肥成功的关键。羊粪的碳氮比一般为 12-15:1,需要添加适量的高碳原料,如秸秆、锯末等,将碳氮比调节到 25-30:1。同时,要控制堆肥物料的水分含量在 50%-60% 。一般每立方米羊粪可添加100-150 千克秸秆或锯末。添加物料时,应充分搅拌均匀,确保各种成分分布均匀。

2.2 堆肥发酵

将调配好的物料堆成梯形堆,高度 1.5-2∗ 、宽度3-4 米。堆肥初期,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使堆体温度渐升,当温度达60-70℃时维持3-5 天,可有效杀灭病原菌、寄生虫卵等。期间每隔2-3 天翻堆一次,增加透气性以促微生物生长繁殖,翻堆时要确保堆体上下、内外物料充分混合[2]。

2.3 堆肥腐熟判断

堆肥腐熟标志为堆体温度降至环境温度,颜色呈黑褐色,质地疏松,无臭味且有泥土香。可通过观察外观、气味和手感初步判断,也可经化学分析检测有机质等养分及酸碱度,腐熟堆肥有机质含量不低于 30% ,酸碱度在6.5-8.5 之间,以符合相关标准。

2.4 堆肥质量控制

在堆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项参数,确保堆肥质量。定期检测堆体的温度、水分、碳氮比等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堆肥工艺。如堆体温度过高,可增加翻堆次数或适当降低堆体高度;如水分不足,可适量喷水调节。同时,要注意防止堆肥过程中雨水淋入,避免养分流失和堆体坍塌。

3 羊场粪污堆肥还田操作要点

3.1 还田时间与方式

堆肥还田时间需依据农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状况确定,通常选在农作物播种前或收获后。还田方式有撒施、沟施和穴施:撒施适用于大面积农田,将堆肥均匀撒在地表后翻耕入土;沟施适用于条播作物,在播种沟内施入;穴施适用于果树、蔬菜等,在植株周围挖穴施入。应根据作物种类和土壤条件选合适方式。

3.2 还田量确定

堆肥还田量要结合土壤肥力、作物种类和产量目标确定,一般每亩农田 1000-2000 千克。肥力低的土壤可适当多施,肥力高的则少施。需避免过量还田,以防土壤养分失衡和环境污染。确定还田量时,可参考土壤检测报告和作物施肥推荐方案,确保用量科学合理。

3.3 适用范围与注意事项

羊场粪污堆肥适用于各类农作物和土壤,但对茶叶、中药材等敏感作物,要严控堆肥质量,确保重金属含量达标[3]。还田时需与化肥合理搭配,满足作物不同阶段养分需求。还田后及时灌溉,促进与土壤融合提效。还田中避免堆肥直接接触种子和幼苗,防止烧种、烧苗。

3.4 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

羊场粪污堆肥还田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孔隙度,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堆肥有机质分解成腐殖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动。长期还田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有益微生物,减少板结和水土流失。对作物而言,能提供全面养分,促生长、提产提质,增强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使用。

3.5 还田后的监测与评估

还田后要定期监测土壤和作物,评估效果。监测内容包括土壤肥力指标(有机质、全氮等)、微生物数量和活性,以及作物生长、产量品质等。通过长期监测建数据库,为优化方案提供依据。依监测结果调整还田量、时间和方式等,确保可持续有效,同时关注对地下水、土壤重金属等环境影响。

3.6 与其他农业措施的结合

羊场粪污堆肥还田可与其他农业措施结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如与秸秆还田结合,增土壤有机质、改结构;与绿肥种植结合,利用固氮作用提土壤氮素。还可与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等结合,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形成生态循环体系,提高农业整体水平。

结束语

羊场粪污资源化堆肥制作与还田是系统工程,对解决粪污污染、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规范堆肥流程与还田操作,严控质量和效果,能减少污染、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实际应用中,需依羊场规模、土壤及作物需求灵活调整方案,加强监测评估,优化技术,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 薄学军.规模化羊场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策略[J].畜牧业环境,2024,(20):39-41.

[2] 王健,麻小凤.规模化羊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好氧生物发酵处理技术[J].畜牧兽医杂志,2018,37(04):84-85.

[3] 徐一硕.规模化羊场粪污产生与堆肥处理体系的氨排放特征与减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