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校家社协同下传统文化与亲自然教育的融合

作者

季芬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东莱幼儿园,215627

摘要:对于幼儿来说,了解传统文化知识、习俗的意义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参与亲自然教育活动。因此,文章从传统文化与亲自然教育的紧密联系入手,按照幼儿的天性特点,深入研究校家社协同下传统文化与亲自然教育的融合策略,结合不同的活动形式促使幼儿探索自然、体验自然,从中发现自然的奥秘,了解自然的伟大,推动幼儿健康、快乐、自由地成长。

关键词:校家社协同;传统文化;亲自然教育;融合策略

在幼儿教育领域,传统文化与亲自然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能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亲自然教育则有助于幼儿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在现实中,这两方面的教育往往相对独立,未能充分发挥其协同效应。校家社协同教育模式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资源,形成教育合力,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元、全面的教育体验。

一、校家社协同下传统文化与亲自然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从幼儿成长层面看,传统文化蕴含着先辈的智慧与价值观,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良好品德与健全人格。亲自然教育则让幼儿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规律,培养观察力与探索欲。二者融合,幼儿既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又能通过自然体验增强实践能力与对世界的认知,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在教育发展方面,这种融合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自拥有独特资源,协同合作能整合优势,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提供系统课程与专业指导,家庭给予情感支持与日常熏陶,社会提供丰富实践场景。三方协同让教育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提升教育质量,推动幼儿教育创新发展。

从社会进步角度而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根基,亲近自然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校家社协同融合教育,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与保护之心,为社会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二、校家社协同下传统文化与亲自然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整合丰富教育资源

1.幼儿园资源

充分盘活幼儿园内部资源,打造多元化特色区域。传统手工艺制作区,依据不同年龄段幼儿能力特点,配备丰富多样的材料,如彩纸、黏土、竹编材料等,定期开展剪纸、泥塑、竹编等传统手工艺活动,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植物种植区划分不同区域,种植各类本土植物,设置标识牌介绍植物名称、生长习性等知识,幼儿参与播种、浇水、施肥等日常养护,观察植物生长变化。动物养殖区可饲养小兔子、小鸡等温顺动物,幼儿负责喂食、清理,了解动物生活习性,培养爱心与责任感。

2.家庭资源

幼儿园鼓励家长成为教育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传统文化与亲自然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参与意识。家长利用周末、节假日,带领孩子参观博物馆、文化古迹,如故宫、兵马俑等,让孩子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参与户外自然活动,如登山、露营、观鸟等,引导孩子观察自然现象。家长将活动过程用照片、视频记录,分享到班级群,与其他家长交流经验,形成良好的教育互动氛围。

3.社会资源

幼儿园积极与社区、博物馆、自然保护区等社会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邀请民俗专家、自然科学家到幼儿园开展讲座和培训,为幼儿带来专业的知识和精彩的讲解。组织幼儿到博物馆参观文物展览,到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考察,让幼儿走出幼儿园,拓宽视野,增强对传统文化和自然的认知与热爱。

(二)主题式融合教育

幼儿园围绕特定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能给予幼儿深度且全面的学习体验。以“传统节日”为主题,除了节气文化讲解、农事体验与自然观察,还可融入传统手工艺制作。如在端午节,教师讲解端午习俗后,组织幼儿制作香囊,从挑选布料、填充香料到缝制成型,让幼儿在动手过程中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同时,开展传统美食制作活动,像包粽子,幼儿亲手包裹糯米、红枣等食材,体验节日饮食文化。

以“自然四季”为主题,春季可开展“寻找春天”活动,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植物发芽、花朵绽放,用绘画、拍照等方式记录;夏季进行“夏日戏水与生态观察”,让幼儿在安全水域戏水,了解水生生物;秋季开展“丰收采摘”,带领幼儿到果园、农田采摘果实,感受丰收喜悦;冬季组织“冬日探秘”,观察动植物过冬方式,培养幼儿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三)项目式学习

幼儿分组开展“家乡的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项目式学习。在调查阶段,各小组确定不同方向,如有的小组调查家乡的古建筑,了解其建筑风格、历史故事;有的小组研究家乡的特色民俗活动,如庙会、舞龙舞狮等。采访环节,幼儿采访长辈、手工艺人等,获取一手资料。实地考察时,走进博物馆、古村落、自然保护区等,直观感受家乡文化与自然特色。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记录信息,如绘画、文字、照片等。各小组将调查结果整理成展示作品,形式多样,如手抄报、PPT 演示、模型展示等。通过展示交流,幼儿不仅加深了对家乡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认识,还锻炼了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综合能力。

结束语

总之,校家社协同下传统文化与亲自然教育的融合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主题式融合教育、项目式学习等策略,能够实现传统文化与亲自然教育的有机融合目标,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元、全面的教育体验。

参考文献:

[1]费凡.二十四节气亲自然教育活动实施路径探究[J].东方娃娃·绘本与教育,2024,(04):70-72.

[2]饶雪燕.幼儿园“亲自然”教育的实践策略分析[J].教师,2022,(32):72-74.

[3]张鹏娟,杨学良.利用二十四节气构建幼儿亲自然教育活动实践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1(0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