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融合教学策略

作者

赵彬

河北省定州市第五中学 073000

摘要:信息技术飞速进步,教育界正经历着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革新潮流。在众多学科中,初中化学作为基础学科,引入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拓展学生视野,还能激发学习热情。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能提升备课效率,同时使化学知识呈现更加直观清晰,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化学教学,不仅点燃了学生的兴趣,还提升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增强。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化学;融合教学;策略

引言

初中化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的重要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具有深远的意义。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可能。通过多媒体、虚拟实验室等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示化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原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1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融合的意义

1.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传统的化学课堂存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相对单一的问题,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严重影响其化学学习的成效。为解决这一问题,消除学生对化学的抵触情绪,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学生原本无法直观理解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形式,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1.2有利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受到实验场地、器材、安全性等的影响,教师无法直接为学生演示部分实验,导致实验教学的成效受到影响。而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够通过各种虚拟实验教学软件与线上教学视频,为学生演示这些原本不适宜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并能够通过暂停、慢放等过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各种化学反应现象,从而进一步理解化学概念和反应原理。

2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融合教学策略

2.1借助信息设备,优化课前导入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工具优化导入环节。在引导学生探索化学物质和现象时,教师应适当调整难度,运用投影仪、移动设备等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和反应。通过有趣的化学故事和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兴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有助于教师生动直观地导入课程,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以“空气和氧气”为例,本单元包含三个主题、一个实验和一个跨学科活动。主题包括氧气、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制取;实验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跨学科活动是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与空气、氧气相关的素材,如氧气瓶、空气压缩装置等,引发学生对“空气”和“氧气”的思考。例如,通过实例分析氧气在空气中的作用,结合地理、物理知识,如大气层、空气与氧气加热后的运动等。教师通过移动设备共享学习任务,让学生了解单元内容,构建学习框架。设计生动有趣的化学故事和游戏,让学生认识到氧气是空气中至关重要的、支持生命、推动化学反应的气体。

2.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普遍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只有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摆在重要位置,才能促使学生以积极、热情的学习态度参与一系列化学学习活动。为此,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先进信息技术的作用与优势,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从而有效打造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化学基本知识和原理的讲授予以高度重视,却忽略了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2.3运用在线学习平台拓展实验知识

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的拓展对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原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至关重要。在线学习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资源,为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可能性,并凭借数字化、交互性、多元化等显著特性,逐渐成为初中化学教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例如,在教授“氧气的制取与性质”这一实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局限于课堂内的演示实验,学生难以近距离观察实验细节,更无法亲手操作体验。然而,借助在线学习平台,教师可以上传详细的实验视频、动画演示以及实验步骤图文解说,供学生反复观看和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环节,还能通过平台的交互功能,模拟实验过程,加深对实验原理和操作要点的理解。

2.4分层延伸课外,丰富实践形式

在初中化学教学领域,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效用不仅限于课前与课中,更涵盖课后环节。教师依据学生具体学习需求,可实施多样化的课外实践项目,以加强知识巩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一些初中化学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所利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丰富,便于学生搜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实践项目。

以“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课程为例,本单元包括金属材料的定义与分类、金属的化学特性、金属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知识点。在课前与课中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辨识纯金属与合金在功能、物理与化学特性上的差异,并在探究金属多种化学特性时,掌握了置换反应、金属活性顺序等难点。在金属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方面,教师指导学生推断铁的冶炼原理、金属的腐蚀及防护方法等。依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学习表现,教师采用课外实践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励学生参与金属资源保护等环保实践活动。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知识,提升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邢美丽.探究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3,(34):96-98.

[2]刘彦.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融合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3,(34):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