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运用探究

作者

王作华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三中学 730400

一、情景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首先,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相关物理知识发现、推演和总结的过程,降低物理的抽象性,从而使学生牢牢掌握物理定律的底层逻辑。其次,有利于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逐渐形成有逻辑、严谨、科学的物理思维,学会主动结合实际参照物对物理难题进行思考,从而掌握学习诀窍。第三,科学得当的情境化教学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印象,即便学生记忆有所模糊,也能通过回忆课堂情境迅速触达课本知识。由此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情境化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此种教学模式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值得广大初中物理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择机使用。

二、情景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缺乏针对性

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是情境教学法最基本的特征,将之应用在物理课堂上可以降低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物理知识的难度。情境教学法与初中物理教学的结合需要教师立足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创设教学情境。但是通过了解发现,很多教师在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显得盲目,要么是所创设的情境偏离了学情、教学内容,要么是教学情境过于繁杂,主题模糊,难以发挥其本质作用,甚至适得其反,影响教学质量。

(二)情境创设形式过于单一

物理课堂会因为教师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而充满趣味性,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学会、学透物理知识,也能培养他们对物理的兴趣,是当前初中物理老师开展教学活动常用的辅助教学模式之一。但是,通过观察了解发现,很多物理老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不到位,片面地认为只要情境贴合教学内容即可,没有定期创新情境创设的手段和形式,导致物理课堂情境千篇一律,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倦心理,比如教师创设的情境存在“ 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即将同一情境形式套用在不同教学内容上,这种做法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情景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加强课内外知识的结合

在物理教学中应用教学情境法的关键是要建立课内外知识间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的方式来做到这一点,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要求学生自行组队去发现和探索身边的物理现象,然后用学过的物理知识理解这些现象,最后形成结论,分享给其他同学。

以《声现象》授课为例,教师应该将授课重心放在前两节内容上——“ 声音的特性” 和“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后面两节的内容(“ 声音的利用”与“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的教学只要学生能结合课本内容对生活中的声音和噪声进行区分即可。然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外任务,让学生自行组队,观察身边的声音,判断哪些声音是噪音,再思考控制噪声的方法,并指定一个时间让学生汇报、分享自己的发现。通过合作观察,有些学生表示汽车大声鸣笛会影响人的听觉,属于一种噪音;有学生发现声音内也蕴含着大量的信息,比如医院的超声就能反映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些学生表示应该严格控制工地上大型机器的分贝,以免给人们的听力和生活造成影响,也有同学通过观察表示,政府部门贴心地打造了“ 隔音墙” ,用于减轻某些路段和地方的噪声,也会增加树木密度,达到隔音的效果。

学生通过参与这种趣味活动既能充分理解声音现象,也能体会到物理学科的魅力,从而对物理学习充满信心。可见,在物理教学中创设相应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 学以致用” 。

(二)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实现物理教学情境的优化创设

现代信息技术不但能够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有趣,还创造了人机交互条件,是一种高效的教学辅助技术。初衷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主动引入信息技术,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也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物理学习实用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将书本上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以音频、图像、图片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其对物理的兴趣。以“ 水的物态变化” 教学为例,由于物态变化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老师无法在课堂上以实验的方式演示其变化过程和结果,面对这种教学困境,教师可以提前制作一个水物态变化的视频,然后在讲解到相关知识时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从液态转化为气态、固态的过程,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实现对教学情境的优化。互联网是最具代表性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信息技术,其数据库功能异常强大,教师应该通过灵活地运用这一技术完成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共享。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期间应该主动整合教学资源,使得所创设的物理情境更加贴合学情。以“ 滑轮” 的教学为例,教师可提前精心制作一个微课视频,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滑轮的工作原理,然后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观察生活中运用到滑轮的地方或是生活中哪些物品、东西体现了滑轮的原理,学生观察总结后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印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情境教学法与初中物理课堂的结合能够释放学生的探索潜能,使他们体会到物理学科的魅力,也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驱动学生探索物理世界,建立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满足他们好奇心的同时培养了对物理的兴趣,而且随着经验的积累,学生的探索能力也会逐步加强,从而使之创新思维得到很好地锻炼。由此可见,初中物理教师保证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举措之一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情境教学法。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物理教师应该以问题“ 抛砖引玉” ,比如结合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以“ 运动” 有关的知识点教学为例,不妨布置这样的问题:“ 我们都坐过车,但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车里看着周围来往的车辆都有不同的行驶速度和方向呢?” “ 太阳在早晨、中午、傍晚的位置都不一样,为什么呢?” 某首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它是对何种运动的一种描述?同一个物体,为何有些人然说它是运动着的,有的人却持相反的观点?我们应该根据哪些因素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又如,学习有关大气压的知识时,教师也可以用问题驱动学生思考、探索:你们都喝过汽水,但你们有没有思考过为何在杯子里插入吸管就能喝到美味的汽水呢?这是什么物理原理。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既是其掌握了课本知识的体现,也反映出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由此可见,初中物理教师要主动实现课堂教学与情景教学的融合,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诚然,为了体现此教学法的教学时间价值,教师应该主动了解情境教学法的特点,有针对性进行应用和创新,切忌脱离实际和盲目。

参考文献

[1]徐赛飞.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背景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3):193-194.

[2] 江 敏 , 如 何 提 高 初 中 物 理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J]. 文 理 导 航 ( 中旬),2022(04):37-39.

[3]张月兰,基于“ 互联网 +′′ 思维的初中物理情境教学设计[J]..物理教师,2022,43(0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