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研究
赵娜
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果松镇学校 134103
传统单一学科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跨学科学习应运而生,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关键举措。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在跨学科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文跨学科学习能够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从不同视角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课程融合巧搭桥,学科联动共育人
语文领域的跨学科学习,其根基依赖于课程之间的深度融合,巧妙搭建起不同学科协作沟通的渠道,目标在于协同发挥育人作用。这个融合过程要求深入探索语文与其他学科领域实质性的关联点。语文教材本身含有相当数量的历史、地理、科学等相关知识材料,教师能够利用这些材料,将关联学科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引入语文教学活动。学习古诗词时,联系历史学科的具体知识,使学生知晓诗词写作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体会作者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情感及其志向追求。比如接触杜甫的诗歌作品,认识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那段历史转变过程,学生对此有所了解后,便能更深入地把握杜甫诗中表达的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关切情怀。学习过程中,引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描绘的地点及其自然景观特征,像“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这句诗,教师借助相关知识讲解黄河的实际地理位置与周围地形地貌特点,学生由此建立起更直接的空间感受,从而体会到诗词营造的特定意境氛围。进一步看,实现融合还需主动破除学科间固有的界限,规划设计具备综合性质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考虑围绕某个中心议题,把语文与其他若干学科的知识要点整合起来,开发跨学科的课程单元。以“ 传统节日” 这个议题为例开展教学,语文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搜集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古典诗词、民间故事等文本,进行阅读分析并组织交流分享活动;美术教师则能够指导学生创作与节日习俗关联的手工艺作品,类似春节的剪纸、端午节佩戴的香囊等实物制作;音乐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演唱与特定节日文化紧密相连的传统歌曲;历史教师的任务是阐述这些传统节日最初的起源情况以及后续的发展演变脉络。借助这种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思路,学生在涉及不同学科的学习实践中,得以比较全面地认识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价值,其综合素养亦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
2 项目驱动探新路,实践赋能促成长
语文跨学科教学领域,“ 项目驱动” 构成一条探索性路径。这种方式依托具体项目展开学习活动,实践过程有效促进学生成长。其核心在于以现实项目为平台,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及其他学科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教师设计项目时,需结合学生兴趣与实际,确保项目兼具挑战性与吸引力。例如,“ 校园植物探秘” 项目要求学生运用语文能力完成观察日记写作、制作植物介绍卡片;同时应用生物学知识识别植物种类、掌握其生长特性;还需借助美术技能进行植物画像绘制。参与此类项目,学生不仅提升了语文写作表达水平,也加深了对生物学、美术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项目实施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至关重要。教师应提供充足自主空间,让学生独立完成项目计划制定、资料收集、调查执行与问题解决。鼓励学生组建小组协同完成项目任务同样关键。小组合作环境下,成员能够发挥各自特长,彼此交流观点相互启发,团队协作意识与沟通能力得到培养。像“ 社区文化调研” 项目,小组成员可分工负责不同调研内容,有人收集社区历史故事,有人了解社区传统习俗,有人拍摄社区文化活动照片。后续环节则由小组成员共同整理资料、撰写调研报告并展示成果。通过此类项目式学习,学生得以深入接触社会现实,社会责任感得以增强,综合实践能力获得提升。
3 评价多元引方向,激励反馈增动力
评价在语文跨学科学习中扮演关键角色,引入多元维度评价为学生学习提供清晰参照,也能给予持续动力支持。以往语文评价常聚焦考试成绩,单一模式难以真实呈现学生参与跨学科学习的实际状态及其取得的进展。建立多维评价体系因此变得必要,学习过程与最终成果需要共同纳入衡量范围。关注过程意味着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中的具体行为,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顺畅,想法是否具有新颖性都应留下记录。教师记录发言情形,学生合作态度也是观察点。以“ 校园植物探秘” 项目为例,学生观察植物是否细致,与小组成员如何协作,能否提出独特问题,这些方面构成过程评价的内容。这一评价目的在于及时识别学生的优势与待改进之处,提供具体反馈与指导。对于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应当多样。书面作业考试之外,项目报告、作品展示、口头演讲都是可行选项。完成“ 传统节日” 主题课程后,学生可以制作手抄报,也能举办节日文化展览,诗词朗诵同样可以作为展示形式。教师此时关注的评价点,涉及展示内容的丰富程度是否足够,表达的清晰程度如何,想法创意是否有足够的新颖表现。成果评价采用多种形式,目的在于适应学生不同的能力特点,推动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并发挥创造潜力。
综上所述,通过课程融合、项目驱动、评价多元三点对策,能够有效解决当前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课程融合搭建起学科联动的桥梁,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实现共同成长;项目驱动为学生探索新路,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养;评价多元为学生指引方向,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林发, 黄颖. 数字故事驱动的语文跨学科学习:模式创新与实践路径[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22, 26 (05): 58-61.
[2]李倩倩. 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旨归及策略优化探究[J]. 汉字 文化, 2022, (16): 122-124.
[3]袁霜霜. 跨学科视角下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医学元素鉴赏探析[J]. 中国医学人文, 2022, 11 (08): 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