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苗木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研究

作者

李凯

丰宁国有林场管理处 河北省承德市 068350

摘要:苗木作为生态建设的基础,承载着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的双重使命。然而,病虫害的威胁使得苗木的生长面临严峻挑战。传统的防治手段单一且效果有限,随着生态学、信息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苗木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也在逐步优化。本研究深入探讨了苗木病虫害防治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思路,并基于现有技术,分析了其未来的应用前景。通过综合应用生物、化学与物理防治手段,创建更可持续的防治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苗木病虫害;综合防治;生态学;生物防治;环境影响

引言:

苗木作为绿化工程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各种病虫害如同黑暗一样笼罩在苗木的生长过程之上,是制约着苗木健康生长的障碍物,制约着生态建设的进程。面对日益频繁发生的病虫害,不能再一味局限于以往经验和单一的化学防治,而采用多元化防治的思路和思路进一步提升,加强对防治措施的重新认识和手段技术的革新与创新,解决日益严峻的问题,从根本上转变思想以求苗木健康生长。

1.苗木病虫害防治现状、研究动向

森林苗木的病虫害防治与农业一样是一个重要的因子,虽然在病虫害防治上的措施方法也是多有改善,然而问题时有发生。传统上的病虫害化学防治到现在的生物防治措施,再到如今的精细化的病虫综合防治手段,技术日新月异,但是在研究中如何协调病虫与生态环境、农林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重难点问题。如今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提出的精细化的防治方向更是一种趋势,综合防治模式也开始崭露头角,带来新的希望[1]。

2.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难点问题

2.1当前防治措施的不足

针对病虫害现有的防治手段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控制,但是仍存在多方面的明显缺点。首先,单一使用化学药剂防治不仅极易产生抗药性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其对生态系统的长远影响仍难以预料。其次,生物防治手段的应用虽然已经进行不少努力探索但总体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功效及适用范围尚未完全稳定,且不同环境条件下效果均不理想[2]。病虫害发生的预警系统缺乏全面完善的手段,很多时候只有在病虫害发生后才能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2防治过程中面临的复杂问题

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复杂性,既是对病虫种类多样性的总结,又具有由环境因素引发的多重障碍。环境的变化也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苗木病虫害的种类以及分布产生了新的变化,这造成了传统方式的无法应对性。温度、湿度、降雨量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对病虫害的发生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病虫害防治方法作用的效果,不同环境的苗木种植,造成病虫害病虫种类的多样性,导致相互寄主的多重因素,导致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较为复杂[3]。

3.苗木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研究

3.1防治策略的构建

防治对策是在病虫害防治实践中构建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手段或方案。防治对策的构建,不是单一技术的堆积和堆砌,而是思维意识的提升。防治对策的构建,应采用从生态环境着手的综合性防治策略的构建,打破传统的单一性病虫害治理模式,将防治措施融入到生态学、害虫学等各类学科中,充分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农业种植模式开展综合性防治策略的构建。病虫害预防与治理,不能单独凭借某一个技术方法,而要做到“早预防、早监测、精准治理”,需对每个环节进行动态观察分析,不定期地进行效用评估并对其改进[4]。防治对策的成功构建,除了依赖防治技术之外,更依赖防治作业人员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最后要回归到构建防治对策的终极效果上,预防病虫害的同时,更关注长期的生态影响,寻求生态、经济、社会三者相统一。

3.2防治技术的选择应用

综合防治策略中的防治技术使用作为整个防治的切入点,每一项技术的实施都是要以科学研究为依据,具有应用效果及适用环境的。对于这样的防治技术来说,生物防治是最重要的。以天敌防治、微生物生物防治、植物源性天然物质防治来实现防治,降低化学防治的使用,可以规避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生物防治的应用尚不成熟,未见成功的先例,生物防治的技术模式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此外,化学防治也不可偏废。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正在逐渐应用到防治中,在防治过程中,物理防治模式的出现[5]。从无害化诱捕到人工屏障的应用,物理防治不仅降低了病虫害的传播,更是物理防治的一种辅助方式,起到更大的优势。

3.3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反馈

防治措施的应用效果反馈是是否能达到防治目标的一项核心指标。防治苗木病虫害措施的应用效果一方面需要分析防治效果的临时性,另一方面需要分析生态反馈的长期性。这一反馈机制需要在一套数据指标下进行跟踪,即需要对苗木生长状况,苗木病虫害的发生频次以及苗木健康状况等情况进行跟踪,借助这一系列的数据进行防治效果的粗略判断。另一方面,还需要从生态影响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苗木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是否给周边生物多样性带来负面效应,是否造成新的病虫害发生等问题。因此,在开展苗木病虫害防治措施使用的过程中,要进行不断更新与优化,才能更好地应对情况变化[6]。

结束语:

在对苗木开展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手段和方式将会不断创新,目前来说已经能参考更多的技术方法以及生态理念,但同时也会背负更多的压力。从多个层面、方向控制苗木的健康发展,不可片面着眼于应急措施的发挥,生态绿色防治手段带来的损失明显减少,也能进一步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只有深入钻研才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让苗木扎根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张强.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1(05):123-125.

[2]李雷,陈杰.苗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21,54(08):1750-1756.

[3]刘洋,吴东.现代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林业科技,2019,44(03):56-58.

[4]张晓华,郑璐.生物防治在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林业环境,2020,41(04):112-115.

[5]张颖,王文.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生物防治技术进展[J].植物保护,2021,47(09):58-62.

[6]孙强,李颖.基于环境友好型的苗木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业技术经济,2020,39(12):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