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小学武术教学中生活化辅助性器材的选择与运用

作者

庞杨德

南京市翠屏山小学,211100

摘要:在农村小学武术教学面临资源限制的背景下,生活化辅助性器材的合理选择与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农村小学武术教学,分析当前器材使用现状,从安全实用原则下的器材筛选、不同教学模块的器材适配、学生身心特点的器材趣味化设计以及多元协同的器材运用模式构建四个方面,探讨生活化辅助性器材在农村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提升农村小学武术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武术教学;生活化辅助性器材;选择;运用

一、引言

在农村小学教育体系中,武术教学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课程,因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生活化辅助性器材凭借取材便捷、贴近小学生生活经验的独特优势,为农村小学武术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当前对于如何紧密结合小学武术教学特点,合理选择与运用这些器材的研究尚显不足,因此,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小学武术教学生活化辅助性器材运用的现状与意义

目前,农村小学武术教学在器材使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器材匮乏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学校缺乏专业的武术器材,导致教学内容受限,学生难以体验到武术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现有的部分器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对其缺乏亲切感和认同感,难以激发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器材的选择和运用上存在盲目性,没有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实际需求,使得器材的辅助教学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生活化辅助性器材的合理选择与运用,对于农村小学武术教学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从教学效果来看,这些器材贴近学生生活,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武术,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通过利用生活化器材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武术动作的要领和内涵,增强学习效果。从文化传承角度而言,将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融入武术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同时,这也有助于丰富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农村小学武术教学生活化辅助性器材选择与运用的策略

(一)基于安全实用原则的器材筛选与改造

在农村小学武术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安全实用原则对生活化辅助性器材进行筛选与改造。首先,安全性是首要考虑因素。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因此所选器材必须无毒、无尖锐边角,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对学生造成伤害。例如,在选择用于武术基本功练习的器材时,可选用柔软的布料制作沙袋,填充适量的棉花或碎布,既保证了练习时的手感,又避免了硬沙袋可能带来的伤害。实用性方面,器材应能够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满足不同教学环节的需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如跳绳、竹竿、废旧报纸等。对于跳绳,除了传统的跳绳练习,教师可以将其改造成武术中的 "绳镖" 辅助器材,用于练习手臂的力量和协调性;竹竿可以加工成短棍,用于武术套路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器械武术的魅力。

(二)针对不同教学模块的器材适配与创新

农村小学武术教学通常包括基本动作教学、套路教学和攻防技巧教学等模块,不同的教学模块对器材的需求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各模块的特点进行器材的适配与创新。在基本动作教学中,如压腿、踢腿、冲拳等动作,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桌椅、台阶等作为辅助器材。例如,利用课桌进行压腿练习,让学生将腿搭在课桌上,调整课桌的高度来适应不同学生的柔韧性;利用台阶进行踢腿练习,让学生感受不同高度的踢腿动作,增强腿部力量和柔韧性。套路教学注重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节奏感的生活化器材,如节奏感较强的音乐磁带、拍手等,帮助学生掌握动作的节奏和韵律。此外,还可以利用彩色的布条、彩带等器材,让学生在练习套路时挥舞布条,增强动作的表现力和观赏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器材趣味化设计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的身心特点,教师在选择和运用生活化辅助性器材时,应注重器材的趣味化设计,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器材的颜色、形状和功能等方面进行趣味化设计。选择色彩鲜艳、形状独特的生活化器材,如彩色的跳绳、带有卡通图案的沙袋等,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目光。在功能上,设计一些具有游戏性的器材使用方式,如将武术练习与闯关游戏相结合,利用不同的生活化器材设置关卡,让学生在闯关过程中练习武术动作,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四)构建多元协同的器材运用模式

农村小学武术教学生活化辅助性器材的选择与运用,需要构建多元协同的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生活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生活化辅助性器材,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探索更多新颖的器材运用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器材的收集、制作和使用过程。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合适的器材,如旧毛巾、塑料瓶等,并引导学生对这些器材进行创意改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家长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向家长宣传生活化辅助性器材在武术教学中的作用,鼓励家长帮助学生收集和制作器材,在家中陪伴学生进行武术练习,形成家校合作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生活化辅助性器材在农村小学武术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作用。通过基于安全实用原则的器材筛选与改造、针对不同教学模块的器材适配与创新、结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器材趣味化设计以及构建多元协同的器材运用模式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小学武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充分发挥生活化辅助性器材的作用,让农村小学武术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日州. 小学体育课堂中传统武术的教学路径探究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5, 6 (06): 167-169.

[2]陶芸萍. 小学体育武术教学的实践策略 [J]. 拳击与格斗, 2025, (02): 38-40.

[3]陈香. 健康中国背景下重庆市梁平区农村小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成都体育学院,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