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单元教学中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马兰
华中师范大学安宁附属实验学校,730070
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体系里,概念教学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本文聚焦初中生物单元教学中的概念教学,剖析当前概念教学面临的困境,从遵循概念逻辑顺序、顺应学生认知规律、融入生活情境、重视思维训练四个维度,提出提升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旨在为初中生物教师优化概念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助力学生构建系统的生物概念体系,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单元教学;概念教学;有效性
一、引言
在初中生物教学的知识体系中,概念作为核心要素,是学生理解生物现象、把握生物规律的逻辑起点。然而,当前教学实践中,概念教学常陷入 "碎片化讲解"" 机械性记忆 " 的困境,学生在概念的深层理解、逻辑关联及应用迁移等方面存在显著困难。如何突破传统教学范式,提升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初中生物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初中生物具体教学知识点,从独特视角探索有效的概念教学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思路。
二、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现状与意义
当前初中生物概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充分挖掘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一个个概念孤立地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缺乏系统性。例如,在讲解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 等概念时,若只是分别阐述其定义,而不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从微观到宏观的层次关系,学生就难以形成完整的生物体结构层次概念体系。
有效的概念教学是学生构建生物知识体系的基石。初中生物中的概念是对生物现象和本质的高度概括,学生只有准确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生物的原理、规律和方法。通过有效的概念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概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够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此外,优化概念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的魅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三、提升初中生物单元教学中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循逻辑之序:构建概念网络体系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概念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梳理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概念的包含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等,引导学生构建概念网络体系。以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单元为例,"细胞" 是最基本的概念,细胞通过分裂、分化形成 "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 "器官",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就形成了 "系统",最终由系统构成完整的 "生物体"。教师可以通过绘制概念图的方式,将这些概念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逻辑顺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概念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例如,在讲解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时,让学生分析细胞分化前后的变化,理解细胞分化如何导致组织的形成,进而理解组织与细胞的关系。
(二)顺认知之律:优化概念建构路径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优化概念建构路径。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等,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时,可以通过演示植物在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直观地感受到光合作用的存在。然后,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逐步抽象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对概念的理解。比如,在讲解" 生态系统 " 概念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校园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三)融生活之境:丰富概念理解维度
生物学科与生活紧密相连,许多生物概念都来源于生活实际。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丰富概念的理解维度。例如,在讲解 "传染病及其预防" 这一单元的概念时,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的生活热点,如流感、新冠疫情等,让学生分析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和预防措施。通过讨论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案例,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等概念,并掌握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方法。再如,在讲解 "营养物质" 概念时,让学生列举自己日常饮食中摄入的食物,分析这些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以及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从而将抽象的营养物质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饮食联系起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重思维之训:提升概念应用能力
概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初中生物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概念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例如,在讲解 "遗传和变异" 单元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遗传案例分析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的 "基因"" 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 等概念,分析家庭成员之间的性状遗传规律,推断出个体的基因组成。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能够加深对遗传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开展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路,互相启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语
初中生物单元教学中的概念教学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概念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循逻辑之序构建概念网络体系、顺认知之律优化概念建构路径、融生活之境丰富概念理解维度、重思维之训提升概念应用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概念,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概念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让概念教学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引擎,推动学生生物学习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周林. 大概念视角下初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J]. 新课程导学, 2024, (20): 95-98.
[2]吕东月,曹义妹,谢淑仁,等. 聚焦概念教学的初中生物学单元教学设计——以“生物与环境”为例 [J]. 中学生物教学, 2024, (15): 48-52.
[3]韩枫. 大概念引领下的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探析 [J]. 新课程研究, 2024, (0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