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赋能少数民族集聚地高中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周磊

四川省石棉县中学

引言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特殊挑战。学生日常使用的民族语言与教学语言存在差异,课本内容与生活经验连接较弱,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这些因素影响学习效果。人工智能技术为改善现状提供新思路。本研究探索如何将AI 工具融入实际课堂,支持教师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一、当前教学面临的实际困难

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确实面临着一些特殊的实际困难:一是文化隔阂问题,教材中很多课文描写的是城市生活或汉族文化场景,比如描写江南水乡的课文,对于生活在草原或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这些内容与他们日常接触的环境差别很大,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二是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学校图书馆里关于当地民族文化的书籍很少,老师想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民族故事或谚语来辅助教学时,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材料。三是学生基础差异大的问题,同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汉语很流利,有的学生则还在努力学习基本表达,老师很难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些现实问题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二、AI 技术的实际教学应用

(一)建设本地化教学资源,丰富文化素材库

在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中,人工智能可以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检索系统快速收集当地流传的民歌、谚语和民间故事,这些素材往往分散在各种地方志、民族研究资料和口述历史记录中。AI 系统能够对这些材料进行自动分类和标注,比如按照民族、题材、适用课文单元等维度建立数字资源库。这个过程中,AI 可以自动识别文本中的关键文化元素,比如特定的民族服饰、传统节日或生活习俗,并生成相应的标签。教师备课需要寻找与课文相关的民族文化素材时,只需输入关键词就能快速找到匹配的资源。比如在讲解《边城》时,可以方便地调取当地类似的乡土叙事作品作为补充阅读材料。这种方式既解决了教师寻找素材困难的问题,又能确保教学资源的文化相关性。

(二)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增强文化理解

人工智能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让抽象的文字内容变得具体可感。教师可以借助 AI 图像生成工具,根据课文内容自动生成符合当地特色的插图。比如在讲解《荷塘月色》时,系统可以根据教师输入的湖边夜景、月光、荷花等关键词,结合当地常见的湖泊景观,生成学生熟悉的场景图片。这种方式既保留了原文的意境,又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

短视频生成工具则可以将文字描述的传统节日活动转化为生动的影像资料。教师只需输入火把节庆祝活动等简单指令,系统就能自动生成包含点火仪式、民族舞蹈等完整流程的视频片段。这些真实的影像资料特别有助于那些没有亲身参与过相关活动的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此外,AI 还能帮助教师制作富有感染力的朗读视频。系统可以自动为课文朗读配上恰当的民族音乐和本地风光画面,比如在朗读《草原》课文时加入马头琴音乐和草原风光。这种多媒体的呈现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

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三)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满足多元需求

智能学习平台通过分析学生的课堂练习和测验成绩,能够准确判断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并自动推送适合的练习题。对于汉语基础较差的学生,系统主要安排字词认读和简单句子练习;而程度较好的学生则会收到更复杂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任务。在口语训练方面,语音识别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少数民族学生朗读课文时,系统能立即发现发音不准的地方,并给出正确的发音示范。写作批改功能也很实用,不仅能找出语法错误,还能发现那些受学生母语影响而产生的不地道表达,并提供符合汉语习惯的修改建议。这些智能功能让教师能够更轻松地实施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符合自己当前水平的练习内容,按照适合自己的节奏学习。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支持能帮助他们更快地克服语言障碍,提高汉语运用能力。

三、跨学科主题教学实施案例

在开展“家乡的节日”主题单元教学时,我们采用了一种融合多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系统性地收集和整理了当地重要节日的影像资料、口述历史录音以及民间歌谣等素材。这些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形成了一个便于检索和使用的教学资源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课堂上重点赏析描写节日的经典诗文,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学特色;历史课则聚焦于节日习俗的起源与变迁,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传承的脉络;美术课组织学生创作节日主题海报,将文学意象转化为视觉表达;音乐课则通过教唱传统民谣,让学生感受节日氛围。整个教学活动依托智能教育平台实现资源整合,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拍摄记录身边的节日场景,并利用在线协作工具完成小组研究报告。

经过教学实践验证,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参与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入透彻。特别是在分析节日主题的文学作品时,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提出独到见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有明显提升,同时培养了跨学科思考的能力。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有的教师在使用智能教学工具时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技术应用培训;现有的AI 工具在识别和处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方面还有待优化;跨学科教学的设计方案需要进一步标准化;建议建立一个区域性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方便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资源互通。

结论

本研究立足民族地区教学实际,探索AI 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实践表明,合理运用智能工具能够有效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帮助建立语文学习与生活经验的联系。未来将继续优化技术辅助+文化融入的教学模式,推动民族地区语文教育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嘉佳.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研究[J].海峡科学,2025(3):117-119,129.

[2] 杨宗阁. 藏族高中生汉语言能力与不同数学能力的关系及推理能力的中介作用[D]. 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23.

[3] 陈志冈.高中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践策略[J].新教育,2025,(14):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