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蚕豆饭:生活即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
钱英
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幼儿园 215211
【摘要】本文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为指导,探讨其在幼儿园小班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应用。通过立夏蚕豆饭活动,分析该理论如何促进孩子的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情感认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幼儿园教育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生活教育;小班;教学实践
一、立夏蚕豆饭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活动背景与目的
立夏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有吃蚕豆饭、斗蛋等习俗。为传承传统文化并践行“生活即教育”理念,笔者将种植与炊事活动结合,设计了立夏蚕豆饭实践活动。活动旨在让孩子通过参与制作蚕豆饭的全过程,了解立夏文化内涵,体验劳动乐趣,培养动手能力,并懂得珍惜粮食。
(二)活动准备
首先是材料方面,我们向家长收集蚕豆饭原料,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协调园内场地使用时间。
其次是经验准备,通过日常谈话等方式介绍立夏节气及习俗,提前在班级种植地种植蚕豆,孩子观察并参与养护。
(三)活动实施
制作蚕豆饭的当天,阿姨早早把蚕豆都从地里拔了下来,放到空地,请孩子们先把豆荚都从藤上采摘下来。泡泡说:“我这一根上有好多节蚕豆!弯弯的就像一艘艘小船。”一一说:“这么多蚕豆荚,能剥出多少蚕豆宝宝呀?”豆豆说:“我想有很多很多,一会儿我们能吃得很饱很饱!”一个班的孩子齐心协力,很快就把豆荚都从藤上摘了下来。
我们带着豆来到草田田厨房,大家又开始紧锣密鼓地将蚕豆从豆荚中剥出来。天天举着一个豆荚说:“我这个豆荚最长最大!你们的都比不过我。”我问:“天天,那你知道这里面住着几个蚕豆宝宝吗?”他摇摇头,我请他猜一猜,他摸摸豆荚,轻声地说:“可能有3个吧!”我请他剥开数一数:“1,2,3,4!”哦,豆荚里原来住了四个蚕豆宝宝呢!阳阳把剥出来的蚕豆一个个排在自己的跟前,他说:“老师你看!我剥了这么多!”我说:“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蚕豆宝宝?”他指了指其中最小的一颗,说:“这颗!特别特别小!差一点我就把它落在豆荚里了!”小圆举起一颗蚕豆说:“老师,你看我这颗,它的屁股是黑的,我剥出来的其他蚕豆都是绿绿的。”剥完了蚕豆,阿姨架上火,把米、蚕豆、咸肉倒进锅里开始煮蚕豆饭。
孩子们在草田田里闲逛着,立夏时节,太阳公公每天准时出现在孩子们的头顶,地里的植物野蛮生长,小虫也迫不及待地到外头享受阳光。炊烟从烟囱里跑了出来升向天空。一段时间后,蚕豆饭的香味飘进了孩子们的鼻腔,阿姨在厨房喊道:“蚕豆饭出锅啦!”孩子们闻声跑了回来,他们围着灶台,伸头巴望着蚕豆饭,锅盖一开,孩子们被蚕豆饭的香征服了,迫不及待地想要尝一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尝了起来。皮皮一边吃一边说:“哇,好香啊!蚕豆饭真好吃!”睿睿也点头附和:“是啊,我们的蚕豆真好吃!”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二、“生活即教育”理论在立夏蚕豆饭活动中的体现
(一)生活的真实体验是知识的直接来源
在立夏蚕豆饭活动中,孩子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了主动探索生活的主体。他们从种下一颗种子开始,了解蚕豆的种植方式,观察蚕豆种子的形态,观察植物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情况,在从一颗小豆子,成长成为一株果实累累的蚕豆,过程是漫长但让人期待的。准备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亲手触摸蚕豆的质地,感受其从硬壳中剥离而出的嫩滑;能够仔细观察每一颗藏在豆荚中蚕豆的不同形态,找到独特的快乐。这种直观、生动的体验,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而生动,这能够让小班的孩子更好地投入其中。同时,这种亲身体验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和食物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培养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教育内容与生活实践的深度融合
立夏蚕豆饭活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烹饪过程,更是一个集传统文化、自然科学、生活技能等多领域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立夏节气的由来和习俗,还通过观察和记录蚕豆的生长过程,知道了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和条件。从蚕豆饭的烹制,了解将食材做成食物的基本步骤。这些教育内容都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为他们将来独立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探索能激发孩子的潜能与创新
“生活即教育”理论强调实践与探索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立夏蚕豆饭活动中,孩子们不再是旁观者或模仿者,而是成为了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在开展本次活动时,我们将大部分的“工作”都交给他们,孩子们也在“工作”中找到了独属于他们的快乐。比一比大小,猜一猜数量,摆一摆造型,简单的活动也有不一样的乐趣。这种实践探索的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还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这种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未来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的重要支撑。
(四)正向情感、态度的培养
立夏蚕豆饭活动不仅关注孩子知识和技能发展,更注重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与同伴合作、分享和沟通,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和乐趣。他们共同努力,为蚕豆饭的制作贡献出自己的那份力量,完成了美味的蚕豆饭,这种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让刚刚进入集体生活的他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归属感。这些积极的情感、态度将成为孩子们未来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三、“生活即教育”理论对教育评价的指导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便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评价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一)重视过程,轻结果
“生活即教育”理论强调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而非仅仅关注学习结果。所以在立夏蚕豆饭活动中,笔者关注孩子在整个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他们如何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
笔者引导孩子去关注蚕豆的特征,鼓励孩子大胆进行表达,说出自己的发现。在过程中,根据每个孩子的能力强弱,安排适合他们的“工作”,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次集体活动中来。
(二)评价方式多元化
除了在活动中,通过观察记录孩子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依据以外,我们还可以有更多元的方式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
互动式反馈,即教师与孩子进行互动交流,询问他们的感受、想法和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在进行立夏蚕豆饭的活动中,采豆、剥豆、烹饪这些时间段,笔者都会抓住计划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在不同环节孩子们的兴趣点与需求,以便及时调整活动策略。
在立夏蚕豆饭的活动中还存在这一种较特别的评价方式——成果性评价,这里的成果指的就是最后在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制作出的那一份份蚕豆饭,美味与否,都是孩子们今天辛苦的成果。通过品尝体验,可以评价孩子对食物的认知、品尝能力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程度。
在本次的活动中,家长也真真实实的参与进课程活动中来,他们与孩子在一起准备、制作、品尝,顾家长评价也是很重要的,通过家长评价,了解家长对活动的满意度和建议,为活动的改进提供依据。
组织孩子们参与立夏蚕豆饭的制作过程,我们见证了他们从课堂走向自然,从书本知识迈向生活实践的跨越。教育应当关注的是孩子全面的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自信、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类似活动,让教育真正源于生活、归于生活,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