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羽毛球正手高远球教学对儿童肩部柔韧性影响研究

作者

吕超群

克拉玛依市南新小学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 834000

1 引言

随着羽毛球运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儿童开始接受系统化的羽毛球训练。正手高远球作为羽毛球基础技术之一,在比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肩部柔韧性尚未完全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正手高远球动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提升儿童肩部柔韧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羽毛球正手高远球教学对儿童肩部柔韧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儿童羽毛球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2.1 羽毛球正手高远球技术解析

正手高远球是羽毛球运动中最基础且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主要用于回击对方后场区域来球。该技术要求运动员在击球时完成充分的转体、引拍和挥拍动作,其中肩部活动范围较大,对肩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提出了较高要求。正确的正手高远球动作不仅依赖于良好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更需要具备足够的肩部柔韧性,以确保动作的完整性和发力效率。在儿童教学中,掌握这一技术的关键在于逐步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并通过持续训练提升身体素质。

2.2 儿童肩部柔韧性的发展特点与重要性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其肌肉、骨骼和神经系统均处于不断成熟的过程中。肩部作为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之一,其柔韧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上肢动作的幅度和质量。研究表明,6 至 12 岁是发展柔韧性的黄金时期,适当的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肩关节的活动度和控制能力。对于学习羽毛球的儿童而言,良好的肩部柔韧性不仅能提高正手高远球的技术水平,还能预防运动损伤,增强整体运动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肩部柔韧性的培养。

3 问题分析

3.1 儿童肩部柔韧性不足影响正手高远球动作规范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儿童因肩部柔韧性不足而难以完成标准的正手高远球动作。具体表现为引拍不到位、挥拍路径受限、击球点偏低等问题,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击球的力量和方向控制。此外,肩部活动受限还可能导致代偿性动作的出现,如过度使用腰部或手腕发力,从而增加受伤风险。因此,提升肩部柔韧性是保证正手高远球动作规范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3.2 教学方法单一导致肩部柔韧性提升效果不明显

目前多数羽毛球培训机构在教授正手高远球时,往往侧重于技术动作的模仿和重复练习,忽视了肩部柔韧性的专项训练。教学内容多以固定套路为主,缺乏趣味性和针对性,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训练效果有限。同时,教师通常采用统一的教学进度,未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训练强度和方式,使得部分肩部柔韧性较差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节奏,进一步影响学习成效。

3.3 缺乏针对肩部柔韧性的专项训练内容

在羽毛球教学体系中,肩部柔韧性训练并未被系统纳入日常训练计划。多数教练更关注力量、速度和技术细节的训练,忽略了肩部灵活性和柔韧性的基础作用。实际上,肩部柔韧性的提升可以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拉伸、旋转和动态练习实现,但目前教学中缺少系统的训练模块,导致儿童肩部柔韧性发展滞后,进而影响正手高远球技术的掌握。

3.4 忽视个体差异,训练强度与频率不合理

儿童在身体发育、运动能力和柔韧性方面存在显著个体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教练往往采用“一刀切”的训练方式,未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例如,一些肩部柔韧性较差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拉伸和放松时间,而柔韧性较好的学生则可适当增加训练强度。然而,目前多数训练课程安排较为固定,未能充分考虑个体需求,导致部分学生训练负荷过重或训练效果不佳。

4 对策建议

4.1 引入肩部灵活性练习以提高动作完成质量

为了提升儿童正手高远球动作的规范性和流畅性,应在教学中引入系统的肩部灵活性训练。例如,可通过肩部绕环、手臂交叉拉伸、弹力带辅助拉伸等方式,增强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控制能力。这些练习应融入日常热身和恢复环节,逐步提升学生的肩部柔韧性。同时,结合正手高远球动作特点,设计针对性的肩部动态激活训练,使学生在技术练习前做好充分准备,从而提高动作完成质量。

4.2 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增强肩部柔韧性训练趣味性

为提高儿童参与肩部柔韧性训练的积极性,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传统拉伸训练与游戏化、互动式教学相结合。例如,可以设置“肩部接力赛”、“柔韧挑战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训练任务。此外,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动画演示、视频讲解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肩部动作原理,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丰富教学形式,不仅能提高训练效果,还能增强学生的运动习惯养成。

4.3 设计专项肩部拉伸与放松训练模块

在羽毛球教学中,应专门设计针对肩部的拉伸与放松训练模块,将其作为日常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模块应包括静态拉伸、动态拉伸和筋膜放松等内容,涵盖不同训练目标。例如,静态拉伸可在课后进行,帮助缓解肌肉紧张;动态拉伸适用于课前热身,提升肩部活动度;筋膜放松则有助于恢复肌肉状态,减少运动疲劳。通过系统化安排肩部训练模块,有助于全面提升儿童肩部柔韧性,为正手高远球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4.4 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合理安排训练负荷

鉴于儿童在身体条件和运动能力方面的差异,教学中应注重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教练可根据学生的肩部柔韧性测试结果,设定不同的训练目标和强度。例如,对柔韧性较差的学生,可适当降低训练难度,延长拉伸时间;而对于柔韧性较好的学生,则可增加训练复杂度,提升动作控制能力。此外,还需合理安排训练频率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训练带来的身体负担,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宜的训练环境中稳步提升。

5 结论

本研究围绕羽毛球正手高远球教学对儿童肩部柔韧性的影响展开分析,指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表明,肩部柔韧性对正手高远球动作的规范性具有重要影响,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专项训练及忽视个体差异等因素制约了儿童肩部柔韧性的有效提升。通过引入肩部灵活性练习、丰富教学手段、设计专项训练模块以及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可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未来教学中应更加重视肩部柔韧性训练,将其系统纳入羽毛球教学体系,以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王磊,李娜.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肩部柔韧性训练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3,31(5):78-80.

张强.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训练策略[J].少年体育训练,2022,(4):45-48.

刘洋.羽毛球正手高远球技术教学实践探析[J].体育教学,2021,(12):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