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

作者

何泳妍

广东省罗定市金鸡镇中心小学(石龙教学点)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也应重视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数学语言作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促进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和表达逻辑的重要工具。本文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语言表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明确表达能力的内涵与价值出发,提出优化教学策略、构建支持性环境等三条有效路径,旨在为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表达;教学策略;思维能力;课堂互动

引言

在“双减”政策和核心素养导向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逐步由单纯知识传授向能力综合培养转变。数学学科具有高度抽象与逻辑性的特点,而语言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载体和工具。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认知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其数学思维常借助语言展开。因此,强化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也有利于其逻辑思维、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的提升。遗憾的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的训练往往被边缘化,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的模糊、跳跃、逻辑不清等现象较为普遍,影响了学习质量和课堂效率。本文旨在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践建议,探索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培养路径,为相关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明确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内涵与培养意义

1.1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内涵界定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过程中,能够借助语言这一工具,准确、清晰、有逻辑地表述其思维过程、问题解决方法及结果的能力。它既包括口头表达,也包括书面表达,还涉及图示语言的理解与转换。数学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更强调逻辑性、严密性和规范性,是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核心价值

数学语言表达不仅是学生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认知的桥梁,也是他们反映、交流和建构知识的重要手段。表达能力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增强推理能力、促进理解迁移,从而提升整体学习效率。同时,良好的表达习惯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自信心,提升综合素养。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互动中,语言表达的清晰与准确性也直接影响着合作质量与交流效果。

1.3 当前小学阶段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普遍存在表达训练不足的问题。首先,教学时间多集中于知识讲解与练习,忽视了学生思维过程的口头表达与书面描述。其次,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关注不够,缺乏系统的表达训练目标,学生在答题或交流中常常语言笼统、缺乏逻辑。再者,学生自身词汇量有限,对抽象数学术语掌握不足,表达不清、用词错误频发。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也降低了课堂互动的质量和效果。

二、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实效性

2.1 设计多样化表达任务,引导学生主动表达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结合不同课型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表达任务,如“你是怎么想到这道题的?”、“还有其他解法吗?”、“你能解释一下你的方法吗?”等,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表达,在表达中深化理解。通过个体展示、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积极参与表达训练。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思维的过程,而非仅关注最终答案,真正实现“以说促思”。

2.2 强化数学术语教学,提升语言规范性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规范性,学生若掌握不清,易导致理解和表达偏差。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对数学术语的渗透与训练,如准确使用“至少”“一共”“差多少”等关键用语,并通过反复使用、情境迁移、同义替换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内化其含义。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时应适时指出其用词准确性,并鼓励其使用完整句式和规范术语进行表达,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2.3 利用图示工具,辅助语言表达训练

数学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图形、表格、数轴等工具,不仅有助于理解抽象知识,也是辅助语言表达的有效手段。教师可鼓励学生“看图说题”“用图解释思路”“画图说明方法”等方式表达思维过程,尤其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这种可视化手段能有效降低表达门槛,使其更有信心参与表达,促进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

2.4 实施同伴互评,促进交流反思

通过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表达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其表达意识与逻辑思维。教师可设定评价标准,如“思路是否清晰”“用词是否规范”“是否有条理”等,指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习他人优点,反思自身不足。通过同伴评价与反馈,学生在表达过程中获得持续优化的机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自我调控能力。

三、构建支持性教学环境,营造表达能力发展的良好氛围

3.1 构建宽容鼓励的课堂文化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一个安全、宽松的环境中逐步建立。教师在课堂中应营造鼓励尝试、包容错误的氛围,对学生的表达给予积极反馈。即便学生回答不够完整或表述有误,也应先肯定其参与意愿,再加以引导修正,帮助其积累表达经验与信心。同时,教师可通过榜样引领,如让表达优秀的同学展示,引发学习模仿,带动整体表达水平的提升。

3.2 家校协同,延伸表达训练空间

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依赖课堂,也需要家庭支持。教师可设计如“讲数学故事”“复述解题过程”“家庭小讲解”等家庭作业,鼓励家长与孩子进行互动式交流,让学生在非正式环境中继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与此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宣传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提供积极反馈,共同构建支持性的语言环境。

3.3 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表达展示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表达能力培养提供了丰富手段。教师可组织学生录制数学解题视频、撰写数学日记、参与线上互动讨论等,让学生在多种媒介和平台中练习表达。这样既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也能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其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教师的专业引导,也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与家庭的配合。有效的表达能力不仅能提高数学成绩,更是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在未来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拓展表达渠道、构建支持体系,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思维的训练场,语言的练兵场”。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雪梅.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J]. 家长, 2025, (03): 25-27.

[2]黄月明. 基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路径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4, (36): 94-97.

[3]仇薇薇. 小学低学段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J]. 数学大世界(下旬), 2024, (08): 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