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教融合” 教学模式新探:以影视摄影与制作(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英语课为例
赖静
四川传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一、引言
纵观全球,每一个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强国,都有强大教育体系的支撑。教育强国建设,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具有战略性、先导性意义的关键之举,而高等教育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跨境教育在我国的主要实现形式,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窗口[1]。截至2021年底,全国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举办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2356个,其中本科以上层次机构和项目1340个,专科层次机构和项目1016个;合作对象涉及39个国家和地区,1000余所境外高校,900多所中方(内地)高校[2]。
中外合作办学下的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作为艺术领域中与国际接轨紧密的专业,其英语教学对于学生专业发展和国际交流能力的提升很关键。但当前该专业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局限教材,与行业实际需求脱节,学生参与度低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此同时,各类英语竞赛在高校中广泛开展,这些竞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英语能力的平台,也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赛教融合” 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二、“赛教融合” 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赛教融合” 教学模式是一种将竞赛与教学有机结合的创新教育模式。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局限,把竞赛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在学习中竞赛,实现教学与竞赛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在影视摄影与制作(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英语课中,“赛教融合” 意味着将各类英语竞赛融入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从研究价值来看,“赛教融合” 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为影制专业的英语教学理论注入了新活力。它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内容,促使教育者深入思考如何将竞赛元素巧妙融入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目标与竞赛目标的有机统一。
三、影视摄影与制作(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英语课现状洞察
以四川传媒学院与美国纽约电影学院合作的“影视摄影与制作”本科教育项目为例,该专业融合了双方院校学科优势,实践国际前沿的影视创作理念和科技,通过国际化师资团队和全域化教学,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在影视传媒行业从事艺术创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因此,英语语言作为国际化交流的桥梁,对该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但传统英语课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教学方法上,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则被动接受。课程设置方面,课程内容与专业实际需求脱节,许多课程侧重于基础英语知识的传授,未能充分体现影制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在教材选用上,目前市面上的影制专业英语教材种类有限,部分教材内容陈旧,无法反映影视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等方面的不足,严重制约该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英语能力提升,亟待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加以改进。
四、“赛教融合” 在英语课中的实践探索
目前许多英语竞赛在高校中广泛开展,例如高等院校英语能力大赛、外研社杯·国才杯国际传播力短视频大赛、创研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等,以四川传媒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影制专业为例,在积极推动学生参与英语类比赛的同时,将竞赛活动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以英语演讲比赛为例,教师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了一系列与影视专业相关的演讲主题。同时,为提高学生的演讲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专门的课堂训练环节,包括演讲结构分析、语音语调训练、肢体语言运用等。
其次,开展课堂教学与竞赛训练的融合。教师将竞赛项目拆解为具体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专业英语知识。以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竞赛为例,教师把竞赛中的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类型,拆解成每周课堂的专项训练。写作训练时,引导学生分析论点、搭建逻辑框架,通过小组讨论梳理写作思路,并结合范文讲解高分作文的论证技巧与词汇运用。学生模仿练习后,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多元评价模式,让学生提升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赛教融合”教学模式显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对英语课的兴趣更加浓厚,课堂参与度大幅提升。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还增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也在指导学生竞赛的过程中,不断精进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推动了教学团队的整体发展。
五、“赛教融合” 教学模式的成效与挑战分析
竞赛获奖是衡量“赛教融合”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外研社“理解当代中国”英语演讲比赛中,影制专业的学生共获省级银奖5个,铜奖5个;在“讲述中国”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中斩获一、二、三等奖若干;在创研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阅读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翻译能力竞赛等比赛中也斩获诸多奖项。这些奖项充分彰显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显著提升,也体现了“赛教融合”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性。
“赛教融合”教学模式虽成效显著,但仍存在挑战。在课程安排上,面临着教学时间紧张的问题。影制专业课程体系丰富,涵盖摄影技术、影视后期制作等众多专业课程,英语课的课时相对有限。而将竞赛活动融入教学后,使得原本紧张的教学时间更加捉襟见肘。其次,教学资源方面,适配该专业英语竞赛的优质教材及网络资源匮乏,现有资料陈旧、更新滞后,难以满足学生对影视行业前沿英语知识与竞赛信息的需求。
随着影视行业发展与国际交流频繁,英语竞赛将更贴合行业需求。未来的英语竞赛项目将更深入地反映影视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实际需求,未来竞赛或要求学生用英语分析新兴影视技术应用、国际市场趋势,促使学生紧跟行业动态,提升专业素养与英语能力。
“赛教融合”教学模式在影制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未来充满机遇和挑战。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它将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影视专业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我国影视教育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林金辉,周洵瑛,甘甜.教育强国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策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24,18(03):1-11+94.
[2]林金辉.这十年,中外合作办学交出满意答卷[N].中国教育报,2022,09,29(09).
赖静(1996.07),女 汉族 四川成都人 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讲师,从事大学英语、英语语言文学、英语写作教学
项目题目:《“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英语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影视摄影与制作(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为例》,2024年度四川传媒学院教改项目 课题编号:SUMC2024-64 项目负责人:李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