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网络安全威胁分析及应对技术策略
许文静
北京集成中服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常见网络安全威胁
(一)恶意软件威胁
恶意软件是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包含病毒、蠕虫、木马等多种类型。病毒常附着于正常程序,用户运行程序时激活并传播,感染其他文件与系统。蠕虫具有自主传播能力,能通过网络自动寻找并感染其他计算机,无需用户干预。木马伪装成合法程序,诱使用户下载运行后,在后台窃取用户信息、控制计算机等。
恶意软件传播途径广泛,电子邮件附件、恶意网站、移动存储设备等都可能成为其传播媒介。个人计算机感染恶意软件后,可能出现系统运行缓慢、文件丢失或损坏等问题;企业网络遭受恶意软件攻击,可能导致商业机密泄露、业务中断,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若被恶意软件入侵,将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网络钓鱼威胁
网络钓鱼通过伪装成合法机构或个人,诱骗用户提供敏感信息。攻击者通常发送看似合法的电子邮件或短信,引导用户点击链接进入虚假网站。这些虚假网站与真实网站外观极为相似,用户难以分辨。当用户在虚假网站输入用户名、密码、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时,攻击者便会获取这些信息,进而实施诈骗、盗刷等违法活动。
网络钓鱼攻击隐蔽性强、欺骗性高,容易让用户放松警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钓鱼攻击日益猖獗,给个人财产安全和企业声誉带来严重威胁。例如,用户可能因点击虚假银行邮件链接,导致银行账户资金被盗取;企业员工若遭受网络钓鱼攻击,可能使企业核心数据泄露,影响企业正常运营。
(三)DDoS 攻击威胁
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通过大量合法或伪造的请求,耗尽目标系统资源,使其无法正常提供服务。攻击者控制大量僵尸网络,这些僵尸网络由被感染的计算机组成,攻击者可远程控制它们向目标系统发送大量请求。当目标系统收到过多请求时,网络带宽、服务器处理能力等资源被耗尽,合法用户无法访问该系统。
DDoS 攻击不仅影响目标系统正常运行,还可能对企业声誉和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例如,电商平台遭受DDoS 攻击,会导致用户无法正常购物,造成订单流失和客户流失;金融机构遭受攻击,可能影响金融交易的正常进行,引发金融风险。
(四)数据泄露威胁
数据泄露指敏感信息在未经授权情况下被披露给第三方。其原因多样,包括内部人员疏忽或恶意行为、外部攻击者入侵、系统漏洞等。泄露的数据涵盖个人身份信息、财务信息、商业机密等,给个人和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个人身份信息泄露可能导致身份被盗用,用于办理信用卡、贷款等业务,给个人带来经济损失和信用风险;财务信息泄露可能导致资金被盗刷,影响个人财产安全;商业机密泄露可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二、网络安全威胁的应对技术
(一)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作为网络安全架构中非常关键的第一道防线,可针对网络流量实施精细且有效的管控措施,其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借助预先设定好的安全策略,以此来规范网络流量进出内部网络的整个流程。
防火墙拥有很强的数据包过滤能力,会对每一个经过的数据包展开细致的审查,根据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等关键信息来和安全策略作比对,那些符合安全策略的数据包可被允许凭借,而非法数据包则会被拦截,如此便能有效地阻止潜在的安全威胁进入内部网络。
防火墙有完善的日志记录功能,可详细记录网络流量的访问时间、源地址、目标地址以及访问类型等信息,为网络安全审计提供可靠依据,于企业网络环境而言,合理设置防火墙可以严格限制外部用户对内部敏感资源的访问权限,以此保护企业内部网络安全稳定地运行。
(二)入侵检测系统(IDS)与入侵防御系统(IPS)
入侵检测系统也就是 IDS,它属于网络安全监测里相当关键的工具,可对网络异常活动展开实时监测,及时发觉潜在的入侵行为,该系统会收集并且分析网络流量以及系统日志等信息,借助算法以及模型来检测已知的攻击模式或者异常行为的特征,一旦检测出可疑的入侵行为,IDS 便会马上发出警报,告知网络管理员去采取应对措施,像隔离遭受攻击的系统、收集攻击证据等,以此把安全威胁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入侵防御系统也就是 IPS,它是在 IDS 的基础之上实现功能的拓展与升级,它拥有监测以及报警的功能,还增添了主动防御的能力,一旦IPS 检测到有入侵行为发生,便可及时且自动地阻断所检测到的入侵流量,以此防止攻击者对系统造成的破坏或者窃取数据,在企业网络当中同时部署IDS 与 IPS,可构建起完整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其中 IDS 会对网络活动展开全面监测,而IPS 则会依据检测结果实时阻断攻击流量,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
(三)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作为保障数据安全的关键核心手段,其具体操作是对数据展开加密处理,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原始数据会被转变成为密文形式,如此一来,在数据进行传输以及存储的整个过程当中,即便数据不幸被窃取,攻击者也没有办法直接获取其中的真实信息,较为常见的加密算法主要包括对称加密算法以及非对称加密算法这两种类型。
对称加密算法是运用相同的密钥来开展数据的加密以及解密工作的,其有加密速度快以及解密速度快的特点,可对大量数据给予高效处理,然而该算法在密钥管理方面存在较大难度,一旦密钥出现泄露的情况,将会对整个加密系统的安全构成威胁,非对称加密算法则是借助公钥与私钥来实现加密和解密操作的。其中公钥可进行公开分发,私钥则由用户负责妥善保管,这种算法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切实解决密钥管理所面临的难题,不过其加密和解密的速度相对而言较为缓慢。
在实际应用的场景当中,一般会把对称加密算法以及非对称加密算法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就好比在电子商务交易的过程里,首先会运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对对称加密算法所使用的密钥进行加密处理然后再进行传输,以此来保障密钥的安全性,接着会运用对称加密算法对交易数据开展加密操作,保证数据传输可安全且高效地进行,使得交易信息不会被窃取或者遭到篡改。
(四)定期安全评估与漏洞修复
在网络系统以及应用程序经历长时间运行的过程里,由于技术方面出现更新以及配置发生变更等诸多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安全漏洞以及隐患情况,这些安全漏洞就好像是隐匿在网络当中的定时炸弹一样,随时都有可能被攻击者加以利用,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定期针对网络系统开展安全评估工作是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点。
安全评估可运用专业工具与技术,针对网络设备、服务器、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程序等展开较为细致的检查,借助漏洞扫描以及渗透测试之类的手段,全方位发现系统里存在的安全漏洞与潜在风险,一旦察觉到安全漏洞,就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办法进行修复,像是安装厂商所提供的补丁程序、更新软件版本或者调整系统配置等。
为了保证安全漏洞可被及时且有效地处理,企业需要构建一套完备的安全漏洞管理制度,清晰地确定安全漏洞从发现、报告、评估到修复等各个环节的流程以及责任,保证在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以此形成一个闭环管理机制,针对安全漏洞修复的情况展开跟踪以及验证,保证漏洞可被彻底修复,避免攻击者再度利用。企业还可搭建一个安全漏洞信息共享平台,及时知晓行业内最新的安全漏洞信息以及修复方案,提升自身的安全防护水平。
结束语
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复杂多样,给个人、企业和国家的网络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些威胁,需综合运用多种应对技术策略,包括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安全意识培训等。同时,要不断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强.基于网络安全事件分析与威胁应对策略研究的发射台站网络安全提升[J].广播电视网络,2025,32(05):87-89.
[2]薛世威.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网络安全威胁智能分析系统设计[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24,(1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