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图修测中权属边界判定的法律与技术协调分析
董会川
身份证号码:130133198604280911
摘要:为了分析地籍图修测中权属边界判定的法律与技术协调问题,本文深入探讨了土地权属法律法规与现代测绘技术的互动关系。通过分析《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法律框架与GPS、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本文提出了法律与技术协同作用的具体表现。结果表明,法律为测绘技术提供了方向和约束,而技术则为法律实施提供了精确支持。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加强法律与技术互动、完善法律与技术标准的衔接、培养复合型人才等具体对策,以促进地籍图修测中的法律与技术协调发展,最终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籍图修测;权属边界判定;法律与技术协调
引言
在土地管理和权属确认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准确性和合法性直接影响到土地的合理使用和管理。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籍图修测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手段日益先进,但同时也带来了法律与技术之间的协调问题。如何在技术创新与法律框架之间建立有效的对接,成为当前土地管理领域的关键问题。本文将深入分析地籍图修测中权属边界判定所涉及的法律和技术层面的挑战,探讨法律与技术的协同作用,并提出推动二者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以期为地籍图修测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1土地权属法律法规概述
在我国,土地权属法律框架主要由《土地管理法》、《物权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构成。《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界定,明确了土地权属变更、转让、使用的法律程序和条件;《物权法》对土地的物权归属进行了详细规定,明确了不动产登记制度与物权的成立、变更和保护等问题。《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则规定了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具体实施细则,要求所有不动产必须进行登记,登记簿上的权属记录具有法律效力,为权属争议提供法律依据。《土地登记条例》对土地权属的界定、登记程序、异议处理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2. 地籍图修测中法律与技术的协同作用
2.1 法律对技术实施的指导作用
法律在土地测绘实施阶段发挥关键性指导职能,尤其在界定土地所有权及界限阶段,法律为测绘技术确立了规范与支撑。相关法律法规如《土地管理法》及《物权法》等,明确了土地权属确认与边界划分的规范与流程,确保地籍测绘活动具备清晰的法律导向。在涉及土地权属纠纷的案例中,法律确立了证据准则,技术测量数据充当证据材料,利用技术途径保障数据精确性,以保障司法判决[2]。
2.2 技术手段对法律执行的支撑作用
地籍测绘技术为法律实施筑牢了坚实基础。测绘技术进步,尤其是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以及无人机技术的运用,提升土地边界测定的精确度、客观性与效率。现代测绘技术可精确确定土地权属边界,降低人为失误,核实每片土地的实际坐落及面积与土地登记图所载信息相符,为法律权属认定提供了实证基础。在法律争议中,测绘资料可作为关键证据呈递法庭,协助化解土地权属纠纷。关于领土争端案件,基于高精度测绘信息界定土地界限,可显著降低传统手工测量误差风险,提升法律判决的科学性与公平性。
2.3 法律与技术的互动机制促进协调
法律与技术之间的协同与交互机制,是地籍测绘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要素。法律制定与技术进步的演进相互推动,两者协同影响土地权属边界的确定。在实践层面,法律应与技术发展同步更新,技术实施需遵循法律规制框架。随着测量技术的持续进步,法律对测绘精度及数据采集规范的要求持续提升,此需确保技术规范与法规同步修订。在实践中,地籍测绘工作者与法学专家的紧密协作,也能有效规避技术法理间的脱节,达成共识与统一[3]。
3.推动法律与技术协调的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法律与技术的互动机制
构建跨部门合作平台,将法务、科技与地理信息领域专家汇聚一堂,构建稳定的交流与协商平台。建立特定的“法律与科技协调机构”,该机构由法律专业人士、测绘技术工作者、土地管理相关部门等多元主体构成,承担地籍图测绘领域内特定法律技术问题的解答,确保测绘活动符合法律法规,也可为法律实施提供技术辅助。法律机构需深化对新型测绘技术的认知与掌握,定期开设相关培训活动,提升法律工作者对最新测绘技术发展及应用的了解,提升法律在土地测绘领域的应用效力。反过来,技术人员也需掌握法律体系与流程,确保测量活动遵循相应法律法规,防止技术操作失误引发的法务争议。促进交流与协作,双方能够迅速识别并化解冲突,保障地籍测绘作业顺利进行。
3.2 完善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的衔接
法律制定者需关注测绘技术的演变趋势,适时更新与土地测绘相关的法律规范,保障法律与技术发展同步。伴随着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航拍等新兴技术的运用,当前的地籍测绘规范可能难以满足新技术对精度的新需求,故须修订相关法规,确立新型技术规范及测量精度标准,以适应当前测绘技术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技术规范编制需与相关法规同步调整,确保技术实施符合法律界限。技术法律间应构建动态互动机制,即法律与技术领域专家需协同评估与修订现行标准与规范[4]。
3.3 培养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是指兼具法律素养,具备测绘技术专长的跨学科专业人才。此类人才在地籍图测绘环节中发挥纽带作用,桥梁法律与技术之隔。教育体系需优化课程配置,促进法律与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交叉融合。高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可设立相关综合性专业课程,例如“土地资源管理与测绘科技”或“法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双学位课程”,塑造兼具双专业素养的学子,既可领会法律规范,又可熟练运用前沿的测绘技术。行业内应倡导现有法律与测绘从业者跨领域进修与提升。法律从业者可参与测绘技术培训课程,深入探究测绘技术之基本原理与操作步骤;测绘工作者也需掌握相关土地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知识,掌握土地权属认定之法律依据与程序规范。通过不断的学术钻研与知识更新,促进复合型人才在职场中更有效地融合法律与科技技能,确保地籍图测绘作业的双层防护。政府及行业团体需强化对复合型人才的指导和扶持,促进复合型技能人才在职场中展现特长[5]。
结语
地籍图修测中权属边界判定的法律与技术协调问题,既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涉及法律与管理的问题。通过法律与技术的密切协作,不仅能提高测绘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也能增强土地管理的透明度和合法性。本文提出的加强法律与技术的互动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的衔接、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及强化法律监管与技术审查机制等对策,为解决当前地籍图修测中的法律与技术矛盾提供了可行路径。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地籍图修测中法律与技术的协调将更加高效,进而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应鹏.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2):162-164.
[2]黄勇.新形势下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地籍调查与确权登记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4,(14):31-33.
[3]陈晓鹏.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农村地籍变更中的应用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4,47(S1):345-346+349.
作者简介:董会川(1986-),男,汉族,本科,河北石家庄人,就职于河北鸿川规划设计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为测绘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