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科技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行动研究
李辛乐
上海市松江区新浜学校,上海 松江,201605
摘要:互联网+时代,信息科技在义务教育阶段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现如今的初中生在将来,面临的不仅仅是不断更迭的创新科技,还需要适应多需求、多变化的社会,在初中阶段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大单元教学可以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对信息科技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奠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就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科技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行动展开相关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科技;单元教学
引言:
现如今,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在乡镇学校,受软硬件设施的影响,使得该课程的教育价值无法真正发挥出来,为此,信息科技教师要认识到当前教育存在问题,并引入单元教学设计,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使信息科技课堂与核心素养理念相契合。
一、当前信息科技教学存在问题
(一)缺乏实践环节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已经有所接触,但是都是比较浅显的内容,很多学生都会上网,教材中的内容在上网过程中并不一定会运用到,而是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但是实践环节的缺乏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理论知识的显示运用价值,实践能力不足又造成学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中也不懂得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使得信息科技教学陷入空泛。
(二)教学评价单一
调查发现,以前大部分教师在开展信息科技教学评价时,多是以考试的形式展开,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侧重于考察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对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多有忽视。教学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评价体系下,学生觉得只要考前记忆就可以应付,他们会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应试技巧上,并不会对该学科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科技单元教学优势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在信息科技课堂中实施单元教学,可以有效实现知识的结构化整合,以单元主题为背景整合多个课时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建立知识框架,继而形成可以迁移的知识认知体系。此外,单元教学强调大概念,而不是传统课堂中的碎片化知识,学生可以将旧知识在新情境中运用,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二)有助于强化学生理解能力
传统信息科技教学大多是以课时划分教学内容,使得教材知识完整性有所匮乏,而单元教学更加重视教学的整体性,每一个环节都要与单元主题和目标相一致,这种整体性教学模式有助于优化学生认知能力,确保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对强化学生理解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科技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科学设计单元教学情境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在信息科技课堂中实施单元教学,首先需要结合学科特点科学设计单元教学情境,将情境与核心素养目标相结合,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真实的挑战性问题情境,所谓的“真实”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知过的场景,而“挑战性”则是指开放性问题情境,不拘泥于单一的问题解决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例如在六年级“过程与控制”单元教学中,一共有四个课时内容,单元设计遵循由浅及深的原则,不仅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授,还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会初步理解控制原理,并从信息科技的角度去观察现实生活。基于此,教师可以围绕“设备控制生活”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比如准备一个常见的三色台灯,通过切换开关,学生可以看到台灯会呈现三种不同的色温和光,在真实情境感受控制系统的基本状态——开与关,在情境创设下学生便会对单元教学的内容框架有基础了解。
(二)精心确立单元教学目标
在确立单元教学目标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再次明确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四个内容,并围绕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确立教学目标,这不仅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学科素养,也是义务教育的集中体现。在“过程与控制”单元教学情景创设结束后,教师便需要设计单元教学目标,主要从三个方面设计,一是信息意识,确保学生可以识别生活中的过程控制系统,比如常见的电梯和红绿灯;二是计算思维,熟悉输入-处理-输出控制模型,并能设计简单的控制流程图;三是创新实践能力,能够发现控制系统中的不足,并运用模拟软件进行验证。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科技单元教学目标设计要以学生信息品格培养为目标,养成严禁的数字化思维意识,
(三)开展项目式小组学习活动
在信息科技单元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小组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有效参与到具体项目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充分掌握信息科技概念和知识技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核心素养理念下,信息科技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在做中学、学中做,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这也是项目式小组学习活动的目的。例如在“互联网应用与创新”单元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网络、信息处理,通过分析互联网创新应用与传统应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本质,可以提问学生“互联网背景下,大家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在项目式小组学习和探讨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进行讨论,仔细体会互联网给自己带来的便利性,充分发挥出单元教学和项目式小组学习的双优势。
(四)完善单元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更加全面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单元教学还需要设计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从评价主体、评价形式、评价工具三个方面开展,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要将基础知识和实践考核结合起来,全面考察学生的信息科技学习情况,同时还可以融入自评、他评、小组互评、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继而构建成一个整体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在“过程与控制”单元学习项目式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在互评中学生可以更加客观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理念下,通过科学设计单元教学方案,可以更好地提升信息科技学科教学效率,满足学生信息素养需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单元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科学设计单元情景、单元目标、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高效化单元教学课堂,实现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孔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科技课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应用[D].宁夏大学,2023.
[2]张爽.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制定工作计划》一课为例[J]. 2024(S2):83-84.
[3]钟文革,李基磊.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3):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