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教学教法创新

作者

关文静

沈阳市第七中学沈北分校 辽宁沈阳 110400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生活的桥梁,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本文探讨了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教法创新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地理教学;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教法创新;教育理念

引言

地理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传授地理知识的任务,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环境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任。乡土地理资源,作为学生身边最熟悉、最直观的地理素材,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而,在传统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利用往往被忽视,导致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因此,如何有效开发乡土地理资源,创新地理教学教法,成为当前地理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一)乡土地理资源的教育价值

乡土地理资源指所在地周边区域的自然与人文要素,涵盖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具备地域性、亲近性等特征,属地理教学优质素材。开发乡土地理资源可深化地理认知,培养实践能力,并提升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二)地理教学对乡土地理资源的需求

地理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认知地球自然与人文环境,掌握地理知识与技能,培育地理思维及环保意识。乡土地理资源作为学生身边的直观素材,是教学关键资源。引入乡土资源可使教学更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动力,提升教学效能与针对性。

(三)乡土地理资源开发对地理教学的促进作用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对地理教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乡土地理资源的引入可以丰富地理教学内容,使地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另一方面,通过开发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测和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还可以促进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推动跨学科教学的发展。

二、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教法创新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影响显著。例如,在讲解“地形地貌”相关内容时,传统课堂往往是教师依据教材,以讲授法为主,在黑板上绘制简单的地形示意图,详细讲解山地的形成、河流的侵蚀作用等知识点。学生则被动地听讲、记录,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这种模式下,学生难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乡土地理教学重视学生主体与实践,像带学生实地考察当地山地、河流,亲身感受地形地貌。但传统教学模式制约教师,使其难转变理念与方法,无法有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限制了乡土地理资源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

(二)乡土地理资源整合难度

乡土地理资源丰富多样,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以某城市为例,自然地理资源包括当地的特色山脉、河流、湖泊、气候类型等;人文地理资源则涉及城市的历史文化、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民俗风情等。要将这些资源整合到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在资源整合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各种资源的特点和分布规律,还要考虑其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比如,在讲解“气候”时,要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气候观测站数据、气象灾害案例等资源。同时,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将收集到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制作成教学课件、视频等,以便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这对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教师教学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提升需求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一方面,教师需要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能够准确解读乡土地理资源所蕴含的地理信息,并将其与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例如,在讲解“农业区位因素”时,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分析当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运用乡土地理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难以满足乡土地理资源教学的需求,教师需要尝试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实地考察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然而,目前部分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难以适应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教法创新的要求。

三、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教法创新策略

(一)教学理念的创新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以乡土地理资源教学为例,若教师仅是单纯地讲解当地的地理知识,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积极性不高。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需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例如,在讲解当地的地形地貌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山川河流的印象,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兴趣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如让对地质感兴趣的学生深入研究当地岩石的形成过程,让喜欢自然风光的学生分析当地地形对旅游景观的影响。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适时给予指导,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究学习机会,激发其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2.强调实践性教学

乡土地理资源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通过实践性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活动,如带领学生考察当地的河流,让学生观察河流的流向、流速、河床特征等,并记录相关数据。在考察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对当地农业、工业、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还可将乡土地理资源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相结合。比如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的环保宣传活动,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提高实践能力,还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深刻体会到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样化

1.采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地理知识。例如,在讲解当地的民俗文化时,教师可以模拟一次乡村民俗节庆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村民、游客、手工艺人等。在模拟情境中,学生通过参与民俗表演、品尝特色美食、欣赏传统手工艺品等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地理文化背景。这种教学方式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乡土地理资源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教师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展示当地的地理空间数据,如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分布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如“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体验乡村的田园生活。这些信息技术手段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开展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乡土地理资源开展项目研究,如“当地水资源状况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学生需要分组进行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并提出合理的水资源保护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乡土地理资源与地理课程的深度融合

1.将乡土地理资源融入地理课程内容

教师应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将乡土地理资源有机融入地理课程内容中。例如,在讲解气候类型时,教师可以引入当地的气候特点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当地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特征以及对农业、工业生产的影响。通过将乡土地理资源与教材知识相结合,使地理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开发乡土地理校本课程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开发乡土地理校本课程。例如,如果学校位于山区,可以开发“山区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校本课程,介绍山区的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并探讨山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参与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教师培训与能力提升

1.加强教师培训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地理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培训内容应涵盖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课程设计与实施等方面。例如,组织教师参加乡土地理资源考察活动,让教师亲身体验和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开展教学方法研讨活动,分享优秀的教学案例和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鼓励教师自我提升

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学术研讨会、参与教学研究等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例如,教师可以阅读乡土地理研究的专业书籍,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参加地理教学学术研讨会,与同行交流教学心得和经验;参与教学研究项目,探索乡土地理资源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四、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教法实施案例分析

文章以某中学为例进行案例分析,该校地处山区,拥有丰富的乡土地理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该校地理教研组进行了教学教法创新实践。该校地理教师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在讲解地貌类型时,教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对当地的山地、河流等地貌进行实地考察和观测,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地貌知识。该校地理教师将乡土地理资源融入了地理课程内容中,并开发了乡土地理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当地的水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提出了节水、保护水资源的建议,并将这些建议提交给了当地政府部门。

通过实施上述创新策略,该校地理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和提升;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得到了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

结语

乡土地理资源作为地理教学中宝贵的素材,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通过开发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并创新教学教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然而,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教学教法的创新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因此,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推动地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马淑萍. 情景 问题 读图 创新地理新教法 [J]. 试题与研究, 2018, (27): 118.

[2]孙晓春. 初中地理教学中教法的继承与创新——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 (18): 154.

[3]刘凤玲. 乡土资源在创新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9, (10): 185.

[4]张秀云. 地理课堂教学创新教法初探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2, (09): 56-57.

作者简介:关文静(1989——)女,满族,吉林四平,研究生学历, 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