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的相关策略
陈秀琦
江苏省沭阳县正德中学 223600
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与重心,深刻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观念与价值体系的构建,而班级管理工作则是落实德育教育的关键载体与重要平台。高中班主任不仅承担着课堂教学的任务,更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因此,德育背景下的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研究,成为教育领域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从新时期德育班级管理策略出发,剖析具体的德育策略创新方式。
一、树立观念,夯实基础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青少年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发展态势,社会道德问题已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班主任需不断强化德育教育工作。在此背景下,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肩负着更重的时代使命——不仅需守护知识传授的麦田,更要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这要求班主任以“与时偕行”的自觉,更新教育理念,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更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为此,班主任首先需认识到道德素养不仅是学生健康人格的“精神底色”,更是其应对未来复杂挑战的“核心能力”。基于此,应打破“德育与智育割裂”的旧模式,有效推进“嵌入式德育”——通过课间闲聊、周记批注、心理问卷等“微观察”,捕捉学生思想波动的“蛛丝马迹”,当发现某生因成绩波动陷入功利主义认知时,要引导其理解“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道理,从此重塑其学习自信;也要构建发展性的德育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操行评定,还可增设“美德银行”积分制度,学生主动整理教室图书角可积累“责任币”,化解同学矛盾能获得“友善勋章”,这些具象化的正向反馈,让道德成长可见、可感、可追溯,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二、自身行动,德育引导
在德育教育中,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堪称无声的教育读本,其“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高中生已具备独立思辨能力,对师长言行有着天然的观察与模仿倾向,这种“向师性”如同镜子,既映照出教育者的精神风貌,也折射出德育工作的实际成效。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若班主任自身道德修养缺位,其倡导的价值理念便会在学生心中失去分量,甚至引发言行脱节的信任危机。 例如,班主任主动弯腰捡起教室角落的纸屑,远比口头强调爱护环境更具冲击力;班主任按时到班、遵守交通规则等细节也实则在无声中诠释“责任”与“规则”的内涵。这些行为构成德育的细节,让学生在观察、模仿中完成了从“知”到“行”的自然迁移。因此,班主任的自我修养是德育的第一课程,需从细节处构筑“身教”体系,在言语上,以“良言一句三冬暖”为准则,摒弃粗暴批评,改用建设性沟通;在行动上,将相关要求内化为个人习惯;在价值观上,以“终身学习”的姿态展现成长型思维,让学生看见道德修养是持续精进的过程而非静态标签。当班主任成为“行走的德育教材”,其举手投足间的文明自觉便如同春日细雨,在学生心中播下“见贤思齐”的种子,最终实现从“被动模仿”到“主动内化”的德育改变 [1]。
三、文化建设,优化渗透
“人创造环境,环境造就人”,这句论断揭示了环境与成长的辩证关系。在高中德育实践中,班级文化如同无声的教育磁场,其营造的精神氛围与价值导向深刻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与行为养成。班主任需以“环境育人”为理念内核,构筑具有渗透性、生长性的德育空间。首先是针对硬文化建设,可定期更新“流动的思想橱窗”黑板报,结合“节气里的中国智慧”“科技史上的德育密码”等主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并置呈现;也可以在教室走廊悬挂“精神导师画像廊”——既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姿态,也有屠呦呦实验室的专注剪影,让学生在时空交织中感知“伟大人格”的共同基因;还可以设置“成长足迹墙”,用磁贴展示学生的志愿服务照片、学科思维导图、手写励志便签,让个体的闪光瞬间汇聚成集体的精神光源。其次针对班级软文化建设,班主任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民主方式选举班干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清晰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学习环境中的重要角色,从而主动投身于班级管理事务,于学生内心深处培育平等观念的幼苗。最后要营造亦师亦友的心灵栖息地,新型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从“知识权威”转向“成长伙伴”。班主任可尝试“角色互换日”方式,让学生担任“一日班主任”,统筹班级事务并撰写《管理日记》,教师则以“学生助理”身份参与课堂,用亲身体验打破师生间的心理壁垒;还可以开设“成长茶话会”,每月选定一个周末下午,师生围坐分享成长故事——教师可坦诚自己的求学挫折、职业困惑,学生则倾诉青春期的迷茫焦虑,在“生命叙事”的平等对话中,构建理解共鸣的情感联结,让环境成为学生生命拔节的力量源泉 [2]。
四、家校共育,深化渗透
家校共育如同精密的飞机引擎,驱动着学生在品德成长的航道上稳健前行。在德育这场需要多方协同的工程中,家庭与学校的同频共振既是传统教育智慧的现代呈现,更是破解新时代德育难题的关键。首先要构筑共育认知,班主任需担当“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角色,通过“家长成长工作坊”传递科学德育理念,用“正面管教”理论改造传统的“棍棒教育”认知。其次是要搭建多维立体的“对话桥梁”,打破“纯期末评语”的传统模式,通过班级群分享“德育微镜头”,让家长即时捕捉孩子的成长闪光;也可定期举办“家校德育论坛”,围绕“网络时代的亲子沟通”“青春期责任感培养”等议题,邀请家长、教师、心理咨询师三方共商对策;接着为每位学生建立《德育成长档案》,记录其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践行”的蜕变轨迹,让家长在纵向对比中看见孩子的道德成长曲线。如此,当家长不再将德育视为“学校的任务”,他们就会自觉成为孩子道德成长的“首席示范者”,让教育不再是教师单枪匹马的孤军奋战,而是一群人携手同行,共赴的一场温暖的生命成长之旅 [3]。
五、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素养对于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高中班主任就需要重视德育教育的开展,通过多元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学习中,让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高中文化知识,而且还能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此外,班主任还需要严格的自己,做好学生的榜样,进而保证高中生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炜 . 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策略探析 [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 ,2025(1):092-095
[2] 马龙梅;边爱霞 . 新课改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 [J]. 新课程教学 ( 电子版 ),2021(21):126-127.
[3] 闫正江 . 立德树人理念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对策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5(1):01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