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技巧及效果分析
田倡玲
云南省富宁县人民医院
一、引言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病种,其治疗需兼顾药物靶向性与安全性。雾化吸入技术通过将药物转化为直径 1-5 微米的气溶胶颗粒,使药物直接沉积于支气管和肺泡,避免胃肠道吸收和肝脏首过效应,显著提升生物利用度。然而,该技术的疗效受设备性能、操作规范及患者配合度等多因素影响。本文基于临床实践,系统分析护理技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机制,为优化呼吸科护理流程提供理论支持。
二、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技巧
(一)设备选择与操作规范
雾化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药物颗粒的均匀性和沉积效率。临床常用设备包括压缩式雾化器、超声雾化器和网状雾化器,其中压缩式雾化器因颗粒直径稳定、药物残留少而被广泛推荐。操作前需检查设备密封性,确保雾化杯与面罩连接紧密,避免漏气导致药物浪费。治疗过程中需保持药杯垂直,防止药液倾斜溢出。
(二)患者体位与呼吸指导
体位选择是影响药物沉积的关键因素。研究显示,坐位或半卧位可使膈肌下移,增加胸腔容积,促进药物向肺泡扩散。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采用“嘴吸气、鼻呼气”的深呼吸模式,吸气时尽量延长至 3-5 秒,呼气时缓慢放松,避免快速呼吸导致药物沉积于上呼吸道。对于儿童或认知障碍患者,可通过游戏化方式引导其配合,例如使用卡通面罩或播放动画视频分散注意力。
(三)药物配伍与剂量控制
药物选择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配伍方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需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以实现快速缓解症状与长期抗炎的协同效应。黏液溶解剂如乙酰半胱氨酸需单独使用,因其可能与抗生素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药效。药物剂量需根据患者年龄、体重及病情调整,例如儿童用药量通常为成人的1/2-2/3,避免过量导致心动过速或震颤。
(四)治疗环境与时间管理
治疗环境需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油烟、粉尘等刺激性物质。雾化前需清洁口腔,清除食物残渣和分泌物,防止药物与残留物结合降低疗效。治疗时间控制在10-15 分钟,过长可能导致气道湿化过度,诱发支气管痉挛。对于重症患者,可分次完成治疗,每次间隔30 分钟以上。
三、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分析
(一)局部药物浓度与疗效提升
雾化吸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显著提升局部药物浓度。支气管扩张剂可在 5 分钟内起效,缓解气道痉挛;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轻黏膜水肿。与口服药物相比,雾化吸入的生物利用度提高 3-5 倍,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二)病程缩短与并发症减少
规范化护理可缩短病程。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雾化治疗后,咳嗽频率和强度显著降低,肺功能指标如 FEV1/FVC 比值改善。对于肺炎患者,雾化抗生素可直达病灶,缩短抗生素使用疗程,减少耐药菌产生风险。
(三)患者依从性与生活质量改善
雾化吸入操作简便,无需患者主动配合吸气,尤其适用于儿童、老年人及机械通气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和操作示范,患者对治疗的接受度提高。长期随访显示,规律接受雾化治疗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减少,住院率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升。
四、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一)口腔真菌感染
糖皮质激素雾化后若未及时漱口,药物残留可诱发口腔念珠菌感染。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用清水或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清除残留药物。对于长期使用者,可联合使用抗真菌药物预防感染。
(二)支气管痉挛
部分患者对雾化液温度或浓度敏感,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护理人员需预先加热药液至接近体温,并从小剂量开始治疗,逐步增加至目标剂量。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出现异常立即停止治疗并给予氧气吸入。
(三)设备相关感染
雾化器若未定期清洁消毒,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护理人员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治疗后用含氯消毒剂浸泡面罩和雾化杯,晾干备用。对于家庭使用设备,需指导家属每周更换滤芯,避免交叉感染。
五、护理技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机制
(一)药物沉积效率的提升
规范化护理通过优化体位、呼吸模式和设备参数,显著提高药物在肺部的沉积率。研究显示,坐位 + 深呼吸模式可使药物沉积率提高,而仰卧位 + 浅呼吸模式则导致药物沉积于口咽部。
(二)不良反应的降低
通过剂量控制、时间管理和局部护理,护理人员可有效减少全身不良反应。
例如,将糖皮质激素剂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避免骨质疏松和免疫抑制风险;
及时漱口可预防口腔真菌感染。
(三)患者依从性的增强
心理疏导和操作示范可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信任度。护理人员通过解释治疗原理、演示操作步骤,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治疗预期。对于儿童患者,采用游戏化护理可显著提高其配合度。
六、结论
雾化吸入治疗的疗效受护理技巧的显著影响。通过规范化设备操作、个性化呼吸指导、严格药物管理和并发症预防,护理人员可提升药物沉积效率,缩短病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护理技巧与患者基因型、疾病分型的匹配关系,以实现精准化护理。
参考文献:
[1] 陈果 , 张恩景 , 董玉珍 .2016 年某院呼吸科住院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应用调查与分析 [J]. 海峡药学 ,2019,31(03):241-244.
[2] 范琳琳 , 刘位林 . 优质护理在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成人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外医药研究 ,2024,3(08):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