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国情怀素养导向的高中历史课程开发与应用

作者

李圣河

江苏省沭阳县正德中学 223600

前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家国情怀素养都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形式出现,这种素养理念涵盖内容较多,理念较为复杂,这就造成了高中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发展并不是那么的全面和具体。所以就需要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家国情怀素养的内涵进行分析,通过革新教学手段来实现对家国情怀素养的有效培养。

一、家国情怀素养导向的高中历史课程开发与应用优势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

通过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民族的发展历程,了解不同时期的时代使命,从而立足当下、反观自身,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明确自身责任。从早期的“修齐治平”,到近代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斗争,再到我们当代青年的时代责任,家国情怀的内容及思想在不同时期均有着不同体现。今天的家国情怀内容更为丰富、立体。高中生处在思想活跃阶段,容易出现明显的情绪波动,容易受到大量不良信息的干扰和影响。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不负时代使命,努力向上[1]。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家国情怀培养过程中,学生的言行举止、思想行为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可以推动智育、美育的全面发展。通过建立清晰的历史观,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提升,既利于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也利于推动全面发展,自觉承担时代责任。

二、家国情怀素养导向的高中历史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

(一)深挖教材资源,加强家国情怀的渗透

高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教学资源,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积极利用,通过选取恰当的史料进行家国情怀的渗透,真实生动,且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例如,在学习关于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重要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穿越时空感受中华民族的不屈意志、顽强坚韧的斗争精神。面对强敌入侵,中华儿女奋勇抵抗,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一段救亡图存的英雄篇章。这是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也是珍贵的教学资源。

纵观世界发展历史,战争从未停歇,即使在今天的和平年代,地缘政治、国家霸权依然存在,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看清战争本质,从宏观角度去审时度势,分析战争的内在原因和本质。通过冷静客观地分析,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培养家国情怀。

(二)围绕家国情怀,加强情感教育

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以洋务运动为例,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强化情感教育,首先要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先讲述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说明其目的,接着阐述其影响,这样能够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艰辛曲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2]。由于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尝试,教师应深入研究洋务运动,向学生讲解其历史背景、目的、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果,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史这一重要事件,进而激发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部分,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洋务运动中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情况,让学生体会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与精髓,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洋务运动又是一次尝试改变中国国力和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运动,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的现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鼓励学生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实践体验加强情感教育,组织学生前往实地考察洋务运动的相关文物、历史建筑和博物馆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体验,激发家国情怀,还要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文化活动等,让学生深入参与其中,接受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三)基于家国情怀,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提供了保障。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高中历史教师也应立足于教学目标、学情及时代发展对教学内容整合优化,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紧扣教学目标。比如,在解决“一国两制”这一教学目标时,教师不应简单机械地进行“一国两制”概念的讲解,这样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具体讲解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结合世界政治格局变化,通过讲解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提出的方针政策,让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提出并非偶然,而是一个受制于多种复杂因素动态发展的过程,从而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先烈智慧与创造精神。与此同时,通过精选材料和多媒体展示港澳回归的场景画面,让学生能认识到实施“一国两制”是解决国家历史遗留问题的和平方式。通过潜移默化的学习,学生可从中感悟到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实现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的目的。历史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时,也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以“抗日战争”为例,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时,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通过引入部分地方史材料,依托多媒体技术展示抗日战争烈士陵园的图片,将其与教材内容有机整合。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又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3]。

结语: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优势,培养学生心系国家发展、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大局观,明辨是非不盲从,明确人生目标,坚持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浸润过程,需要教师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总结和学习,从而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薇薇 .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D].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5-04-22].DOI:CNKI:CDMD:2.1018.024533.

[2] 宋晓霞.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高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J]. 高考,2024(3).

[3] 刘向阳 .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 [J]. 教学与管理,2019(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