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策略研究
程芮
渭南师范学院
高校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形成和成熟的关键阶段,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加强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并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结合现阶段高校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还需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推动教育教学创新,以保障思政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
新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可以勇敢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挫折。而思政教育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可以形成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二者的融合教育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也可以深化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能够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素质和能力的共同发展。二是增强高校教育的实效性,基于新媒体时代对教育工作的要求,目前的高校教育正处于发展变革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还需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能够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引导学生将其应用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该种教学模式可以将单纯的知识灌输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符合当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策略
结合现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需要深入分析二者的融合点,并基于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发展情况,采取有效的教育融合策略,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效果。
(一)构建融合教育环境
为实现融合教育效果的提升,高校需要构建良好的融合教育环境,从思政教育的角度出发,对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完善,注重心理健康知识和思政知识的普及教育。一是优化校园物质环境条件保障,高校需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思政素养水平完善建设布局。需要建设线上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发展辅导室、心理评测室以及团体活动室等,定期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线上的测试,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全面分析学生的心理情况。同时团体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释放身心,也可以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管理自己的行为,主动参与到集体中。二是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重合,高校需要将构筑学生健康独立的人格、良好的道德素养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和心理素质培养活动,建设踏实奋进的校风、积极进取的学风和团结和谐的班风,通过文化环境的构建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完善融合课程体系
高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完善融合教育机制。一是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需要兼顾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目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的学习形成坚定信念。二是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应优先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新媒体环境的特点。例如,教师可以以“网络暴力”作为融合教育的课程主题,引导学生分析网络暴力之下,人们会出现的心理变化,并借助实际案例,尝试分析网络暴力各方的心理健康状态,并引申到焦虑、迷茫、社会道德等话题中,让学生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思政内容相结合完成课程主题的探究。三是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高校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特点,避免出现灌输式的教学模式[1]。教师可以将项目化、信息化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应用在课堂中,以项目化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学习革命志士精神”作为项目主题,联合近代史、思政等课程内容,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借助互联网平台收集革命志士的事例,完成撰写人物志等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挖掘革命志士的精神品质以及艰苦奋斗的不易,让学生可以坚定自己的信念,勇于面对挫折,培养自己的道德素养,从而实现心理健康与思政的融合教育。
(三)建设融合育人队伍
教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主导者,其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为此,高校需要建设融合教育队伍,推动融合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一是作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思政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新媒体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了解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媒体关注点,一方面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内容融入实际教学中。二是高校应组织教师参加跨学科培训,邀请心理学专家与思政教育学者开展联合培训课程,使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 [2]。定期针对融合教学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帮助教师理解融合教学的要点,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此外,高校也可以设置名师教学指导课,让优秀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思路,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三是为教师的学术研究提供支持,高校应鼓励教师针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进行研究,强化教师的理论知识,并借助教学实践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结束语: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充分意识到新媒体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对教学工作的作用。高校需要将新媒体融入融合教育中,构建信息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模式,构建融合教育环境,创新教育方式,并建立高质量的教师团队,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双. 高校思政课程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研究[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37(6):39-41.
[2] 梁悦.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定位、融合和优化探索 [J].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28(6):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