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

作者

王彬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益阳,413000

中央高度重视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将“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列在主要发展目标首位,国家“十四五”规划也强调“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高校作为国家资源倾斜和政策扶持的重要基地,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拥有产学研相结合的实力,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质量终身教育服务的提供主体,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的评价中应该体现其功能、价值和贡献。

一、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评价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高校终身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新政策,高校参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面临着新变化、新挑战。 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的评价活动决定着高校参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深度与力度。目前,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的评价处于摸索与试点之中。评价体系中对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教学评估的指标较多,而对高校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比如社区教育、家庭教育、老年教育等终身教育领域的要求比较少,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工作的推进缺乏系统的评价引导机制和指标体系,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一)评价主体单一

评价主体是评价活动中最基础的环节。当前,由于国内高校开展终身教育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与政策引导,所以其质量评估主要由教育主管部门主导进行。从政府视角看高校终身教育,体现了政府单一主体对高校的管理诉求,也会引起相应评价指标体系的单一,导致在高校终身教育领域存在“学历教育主导”而非“社会需求服务主导”的问题,高校在推动全民终身学习方面的功能没有被充分激发。此外,高校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与学生、企业、行业组织等发生关联,形成较为复杂的关系网络,这些个人或机构理应也要参与对高校的评价工作,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促进高校终身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指标不均衡

评价指标是评价活动中最核心的环节。“评什么”是一个指挥棒,直接影响高校在继续教育方面的发展方向。当前,各地对高校终身教育方面的评价指标主要涉及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两个方面,量化指标较多,忽视了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社会服务等具有动态过程属性的指标设置。同时,指标内容多涉及学历继续教育方面,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培训等非学历继续教育领域的指标较少甚至存在缺失的情况。从评价现状看,评价指标的不均衡体现在:一是对结果评价过分遵从,缺乏过程性评价。二是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忽略了对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的引导和激励,导致高校终身教育评价结果单一和片面,无法充分激发高校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方面的资源投入热情。

(三)评价反馈不充分

评价反馈是评价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评价只是工具,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建立科学有效的反馈和奖惩机制,促进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提升才是最终目的。由于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所以具有实时反馈特点的事中评价匮乏,在评估过程中进行的反馈机制无法有效建立,使高校无法及时完善教育教学方式。另外,部分地区的评价流于形式,为了评价而评价,只是对评价结果进行简单的评级,对评价结果的应用与反馈缺乏有效的配套政策,不符合教育评价“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发展”的初衷。

二、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评价体系构建的逻辑理路

(一)理念:回归正确价值导向

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评价是一种本质为价值判断的评价活动。 其价值导向决定了评价的构建方向、渠道选择和实施效果。 终身教育是目前时发展与个人进步的刚性需求,要求构建面向每一位公民的平等学习平台,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重塑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要把握新的思路和视角,要能彰显立德树人和“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价值导向,在解决不同类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方面,有力发挥积极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当前高校办学评价体系中所涵盖的指标集群绝大部分仅指向学历教育,对高校终身教育工作的评价主要以经济利益为取向,缺失突出社会服务职能、促进高校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评价指标,这与新时代教育评价理念强调的“以人为本”是相冲突的。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评价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转变以经济利益取向为主的评价逻辑,实现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本质回归,使高校在新定位中承担新使命,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中,从被动满足部分群体需求向主动拓展大众市场转变,真正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引导者”和“压舱石”。

(二)框架:评价过程须规范协同

教育评价要切实把握“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原则和要求,聚焦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问题,促进结果与过程的辩证统一。不可否认,结果评价在考察高校运行的既定目标与数据方面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在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评价中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过程评价可以厘清结果所生成的原因和环节,强化结果与过程的内在逻辑,使教育的目的更加精准,减少教育价值异化。增值评价是结果评价的优化,与过程评价优势互补,更侧重高校对社会的长期贡献。综合评价更加强调评价的协同与完整,是各种评价手段的有机统一,使最终的评价结果更具有可追溯性。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评价需要在评价活动中注重规范协同,不断优化“四个评价”的归集使用方法,科学处理好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增强评价的多元化与平衡性,使各类评价相互叠加、操作平稳。

(三)逻辑: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

教育评价的完整过程包括前期的科学研制与后期的精准应用,评价的科学运行与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与权威性息息相关,也影响着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的发挥。教育评价有其内在的运行要求,要廓清机制设计、程序设置与工具选择等关键因素,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促使教育评价从突然性趋于应然性,使教育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评价中,要根据学校实际与社会需求设计出科学、公正、权威的评价体系,把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从发挥教育张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出发进行顶层设计,真正通过科学有效的分类评价,提升评价体系的运行效能,凸显出高校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光荣使命。

三、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评价体系构建的路径

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存在供需不匹配、参与度低、持续性短、定位不准、缺少激励、资源整合度低等诸多问题,高校亟须从管理层面、制度层面、保障层面、认识层面提升服务能力,推动终身学习提质增效。

(一)构建“需求导向”的评价目标,解决全民终身学习多元需求问题

结合地域特征和实际述求,在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xx 学校探索制定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3 级评价体系(图 1),围绕办学理念与管理体制、资源建设与制度保障、师生参与区域全民终身学习活动质量与实施频率、终身教育活动所取得社会效果与影响力及终身教育活动示范与特色品牌推广等 5 个评价维度;设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产业工人技术提升与学历提升、助力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老年教育学养结合与老有所为、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与文化传承、城乡待业人员就业培训与创新创业、社区居民素质与综合素养提升等 7 个评价目标;考核开展社区、老年、青少年、家庭教育等活动市民关注度、参与度的受益人数;各社会开展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参与人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数量,专业建设横向到帐经费;开发高质量适应市民需求的线上、线下课程、教材数量;积极参与培育社区基地,获评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基地数量;获得省级及以上终身学习品牌奖、百姓学习之星等数量;政府简报、专报对此项工作的介绍;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载体等创新;对学校、企业、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等 9 个量化考核指标;形成动态的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收集反馈数据,持续调整和完善,旨在形成具有示范影响力的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评价体系。

(图1 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级评价体系)

(二)构建“灵活多元”的评价内容,解决全民终身学习成效不足问题。

学习方式灵活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表现之一。教育数字化发展为新时代构建终身学习带来全新体验,学习变得多样化、终身化、个性化和泛在化。终身学习意味着每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都可以开展习教育,更具包容性、协同性、灵活性。坚持需求导向,根据民众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终身教育服务。一是树立“整体智治”服务思维,通过“ xx 终身学习平台”等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数据分析,精准高效回应全民终身学习的需求,提高并满足全民学习需要的能力,减少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打通数据孤岛;二是强化数字服务能力,创新学习方式,注重融媒体语境,充分利用 xx 终身学习平台、xx 融合终身学习信息化平台、xx 学分银行等信息管理平台,制作小视频、AR、VR、虚拟仿真等数字资源,提升学习者体验感、参与感、收获感;三是由“教育”转向“学习”,提升全民主动学习意识,建设学习型大国;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人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和追求幸福的能力;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城乡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满足广大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的评价是创新高校终身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载体,也是落实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构建的重要途径。继续教育作为高校服务社会的窗口和桥梁,可以把高校优质资源向社会进行辐射传播,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功能“外溢”。

参考文献:

[1] 唐旭 , 黄越岭 , 程龙 . 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评价研究——定位、指标与实施策略 [J]. 成人教育 ,2024,44(07):1-7.

[2] 连晗 . 技能型社会视域下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评价体系构建 [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23,34(04):56-61..

[3] 韩静 . 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J].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43(05):3-9.

[4] 祖木拉提·达吾来提 , 吴瀚 . 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J]. 成才之路 ,2022,(01):37-39.

作者简介:王彬(199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益阳市社科联全民终身学习强化学习型社会建设专项课题《新时代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以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Z031683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