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时代图书管理信息化困境与对策

作者

赵广元

义县图书馆 辽宁 义县 121100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需要着力从管理、人才、技术以及安全等方面形成合力,铸牢图书信息化建设新举措。

1 在管理上突出精细化建设

图书馆是人类各类知识的聚集地,资源非常丰富,交流十分频繁,而信息化建设工作,并不是硬件设备添加软件数据安装,简单的建立一个文献储存库,而是需要准确把握现阶段信息化建设基本方向,成体系的整体考量建设,突出精细化建设管理。从多个层面创新信息化管理手段,保证信息和资源推送及时精准有效,切实提高资源的时效性和利用率。要将5G 网络和信息资源有效整合,主动探索服务模式的智慧化、智能化,加强软件、硬件的协同建设,整合各类电子信息资源,完善的组织架构,构建更为完善的系统化平台。同时,对电子数据(库)进行更新,探索建立共享标准,创新图书馆知识传递途径,培育数据、知识、情报的服务能力,加快知识流通速度与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例如结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检索需求,综合性开发信息资源,优化馆内建设资源,建立科学的操作管理机制,切实将人机交互、服务体验、数据建设、读者需求融入图书管理体系中,实现以人为本管理体系。同时,图书馆也可以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来缓解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

2 在人员上树立服务意识

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点是人,服务作为图书馆业务流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建设的最终效果直接体现就是管理者的信息素养。不同的读者对知识领域有不同的诉求,同一读者在不同的时间窗口和不同的任务阶段也有不同的知识需求。英国哈里森指出,如果不充分发挥其馆藏的资源优势,没有高的工作效率,缺乏具有工作积极性的员工,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图书馆,也并不能够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由此可见,要充分发挥图书资料的价值所在,不仅需要具备优势的图书资源,更需要将人员素质建设作为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既是图书馆实现社会价值的关键,也是提升图书馆社会效能的载体。要从当下实际出发,制定系统完善的规划,提升从业者的信息素养和职业能力,强化网络化、信息化等培训活动,在便捷性、有用性上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图书馆基本价值观和服务功能,确保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和工作正常开展。同时,图书馆从业者要持续充实、提升和完善自己,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平台不断提升自我,结合具体岗位针对性学习,充分利用馆内资源,在实践力行中加深理解和转化能力,跨馆交流强化沟通,开展“阅读疗法”服务,通过阅读使馆员的专业素养、道德情操得到熏陶、净化和升华,更好地应对数字化带来的挑战,切实推进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和规范化建设。

3 在技术上推动资源共享

人工智能时代下,利用信息化技术服务,通过图书馆馆际资源共享,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满足广大读者的不同需求,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大部分的纸质书籍被弃之一旁,电子资源重复购买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资源整合是图书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要主动适应当前新技术新形势的变化,加快实现资源共享创建信息化服务平台。例如,通过馆际网络互借实现读者便捷阅读、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智能咨询、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图书推荐和借阅分析等。将不同类型的书籍建立在共用的电子图书馆中,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传递,通过加入行业图书馆联盟等方式,推动资源共享。图书馆通过特色数据库和信息技术的建设来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信息技术分类、保存和记录,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读者服务,实现知识共享。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有效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衔接和人机互动,便于读者及时检索、访问与资料传输。例如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应用,通过人机交互进行交流,不仅能够便捷地查询资料信息、自主借书还书和读者个性化服务的优势,同时还兼顾信息加密、数据传输、智能保护等功能。

4 在安全上加强数据保护

在信息化建设中,数据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优化图书管理系统,出台严格的读者隐私保护和数据信息安全政策,加强数据共享安全管理,提升技术保障服务水平。一要加强协同网络数据风险评估,强化多元主体协同联动,在图书馆行业组织引导下,通过定期监测风险状况,共享观测点风险信息,构建多元的动态风险监测机制和风险监测指标,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二要建立安全框架,完善不同类型、不同层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风险防范机制。利用VLAN 划分技术,体现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连续性。通过定性定量方法,明确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及发生概率,更为周到地满足信息服务器的范围需求;三要完善应急方案,做好病毒防治和具体信息技术防范,采用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等技术,消除风险和漏洞,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攻击所造成的损失,保证计算机中文件、数据的完整性,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5 结语

随着信息资源的爆炸式增长和 5G 技术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时代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管理亦需要良好的信息化服务来满足读者的需求。人工智能化将在图书信息化管理发挥更大作用,未来图书馆信息化服务,人机共存、人机互补和人机互动是必然新的发展趋势。图书馆必须要利用数据化和智能化的管理手段,适应时代和信息的需求,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提高馆员信息化素质,发挥数字化功能技术,推动资源共建共享,加强数据信息安全和读者隐私保护,为受众者创造良好的知识获取与动态交互的交流环境和沉浸体验,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和知识传播的价值属性。

参考文献

[1] 邵波 , 单轸 , 王怡.新一代服务平台环境下的智慧图书馆建设:业务重组与数据管理 [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0(2):27-37.

[2] 陈霞 . 图书馆员智能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22(10):47-53.

赵广元 男,1966 年生,本科学历,馆员,研究方向:基层图书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