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陈玲玲
岑溪市糯垌镇中心小学 543214
引言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小学英语教学突破传统模式。课堂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主阵地,其创新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基于接力版教材,探索契合新课标理念的教学创新策略,不仅能激活课堂活力,还能让学生在多元学习体验中实现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协同发展。
一、情境浸润,搭建语言实践“模拟场”
语言学习离不开真实语境,在新课标指导下,创设沉浸式情境能有效激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还原生活场景、融入文化元素等方式,将抽象的英语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语言实践,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记忆与运用语言。在学习接力版教材四年级上册《My Family》一课时,教师可布置“家庭相册分享会”情境。课前,学生收集家庭照片,用英语标注家庭成员身份、职业等信息。课堂上,学生化身“小小讲解员”,手持相册,用“This is my father. Heis a doctor. He helps sick people.”等句型介绍家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提问、互动,如“What does your mother like to do?”,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句型。这种情境创设,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交场景,既激发学习兴趣,又提升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
二、跨界融合,编织知识联结“立体网”
跨学科融合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理念,打破学科壁垒,将英语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以接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Seasons》为例,教师可将英语教学与科学、美术学科融合。在讲解四季特征时,先播放四季自然景观的英语科普视频,让学生用英语描述四季的气候、动植物变化,如“Spring is warm. Trees turn green. Flowers comeout.”。接着,布置绘画任务,让学生用英语标注画作中四季元素,如“snowmanin winter”“swimming in summer”。最后,开展小组合作,用英语讨论不同季节的活动安排,如“We can fly kites in spring. We often eat ice creamin summer.”。这种跨学科融合教学,让学生不仅掌握英语词汇与句型,还了解科学知识,提升艺术素养,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
三、任务驱动,定制个性成长“路线图”
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与能力存在差异,分层任务设计能够精准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依据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教师可精心设计基础、提升、拓展三类任务,构建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在接力版教材六年级上册《Our School》的教学实践中,基础任务聚焦于语言基础的巩固,要求学生使用简单句型描述学校设施,如“Thereis a library in our school. We can read books there.”,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在熟悉的知识框架内夯实基础,增强学习信心。提升任务则提高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比较级和最高级介绍学校特色,如“Our playground is biggerthan the one in No.1 Primary School.”,促使中等水平的学生在语言运用中锻炼逻辑思维,实现能力进阶。拓展任务极具挑战性,以“未来学校”为主题,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创意设计与演讲,这不仅考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激发其创新思维与想象力,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得以充分发挥特长、挑战自我。在小组展示与互评环节,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学习,基础任务完成者能从同伴的高阶表达中汲取知识,参与拓展任务的学生也能在交流中完善自身观点,最终实现全体学生个性化成长。
四、技术赋能,打造智慧学习“新生态”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是课堂创新的重要方向,借助多媒体、智能软件等技术手段,能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多元的学习体验。在接力版教材三年级下册《Animals》教学中,教师引入 AR 技术,学生只需用手机扫描教材中的动物图片,手机屏幕上便会立刻呈现出立体、动态的动物形象,同时伴有标准的英语发音与简单介绍,如“Look! This is a panda. It’s blackand white. It likes bamboo.”。学生们看到原本静态的图片“活”了起来,纷纷惊叹,迫不及待地扫描其他动物图片,主动跟读英语介绍,课堂氛围瞬间被点燃。此外,教师充分运用在线学习平台,布置个性化配音作业,学生可以从平台提供的众多动物动画片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英语配音。配音完成后,平台不仅会自动评分,还会从语音语调、流利度等方面给出详细反馈,如“你的发音很清晰,但语速可以稍慢一些,让每个单词更饱满”。技术的巧妙应用,不仅将抽象的动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显著提升了学习效率,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让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充满科技感的智慧学习新阵地。
五、评价革新,绘制素养发展“导航仪”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教学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新课标要求构建多元化评价方式。除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还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接力版教材教学中,教师可建立学生英语学习成长档案,记录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项目实践成果等。例如,在完成《My Hobbies》单元学习后,学生先进行自评,从词汇掌握、口语表达、合作学习等方面给自己打分并写出改进计划;小组内成员互评,互相指出优点与不足;最后教师综合评价,针对每个学生特点给予鼓励与建议。这种多元化评价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状况,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改进,助力学生英
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是一项系统且持续的工程。通过情境浸润、跨界融合、任务驱动、技术赋能与评价革新等策略,以接力版教材为依托,打破传统教学桎梏,构建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课堂。这些创新策略不仅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更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终身学习能力。未来,小学英语教学应紧跟教育发展趋势,持续探索创新,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为学生英语学习与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丁南男 .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的优化路径 [J]. 山西教育 ( 教学 ), 2023, (05): 62-63.
[2] 陆芳箐 . 新课标下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创新分析 [J]. 小学生 ( 中旬刊 ), 2023, (02): 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