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初探
金月波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东湖第三初级中学 110400
引言
2021 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标志着“双减”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正式落地。该政策的核心目标在于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庭的教育支出压力,推动基础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在此背景下,传统“题海战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难以为继,课堂教学必须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型。特别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成为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双减”政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 60 分钟,初中阶段则不超过 90分钟。这意味着教师不能再依赖课外作业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必须在课堂上完成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和思维拓展的任务,对课堂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渠道方面,因对校外培训机构严格监管,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渠道回归学校课堂,这对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提出更高标准,教师需通过高质量课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防止学生因课外辅导缺失出现学业滑坡。从教学目标来看,“双减”不仅是“减负”,更是“提质”,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涵盖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语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知识点记忆层面,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二、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内涵与特征
高效课堂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师生通过有序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学目标具体明确,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时间分配科学,各环节之间衔接顺畅,节奏紧凑。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有充分的互动,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表达。教师能通过有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教材、多媒体以及生活中的相关资源,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获得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实效,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的教学效益。
三、“双减”背景下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堂教学时间更加有限,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难以适应新的要求。教师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具体实施中,教师应设计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任务,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朗读文本并提出疑问,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这种方式改变了单向讲授的模式,使学生在参与中构建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反馈,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精选教学素材
语文课程内容广泛,但在“双减”政策下,课堂教学必须突出重点,提高内容的选择性和针对性。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定核心教学内容,避免面面俱到式的讲解。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应优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课文,围绕其语言特点、思想内涵等关键要素开展深入分析。同时,可补充与课文相关的背景信息,如作者经历、历史环境或后人评价,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在写作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写作任务,让学生基于真实经历进行表达,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精选教学内容,既能减少无效教学环节,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活力
在“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更加有限,教师必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参与感。教师应采用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如通过视频、图片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本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法则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教师可以设计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提升课堂互动性。问题导向教学法则是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也增强了课堂的实效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有效的学习体验。
(四)加强课堂管理,提升教学实效
课堂管理是保障高效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课前明确课堂纪律和行为规范,使学生清楚课堂要求,形成良好的学习秩序。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教师应实施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灵活应对课堂生成的问题,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提问、质疑和辩论,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通过科学的课堂管理措施,提升教学效率,使学生
在有限时间内实现最大化的学习收获。
结语
“双减”政策的出台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构建高效课堂,既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语文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打造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语文课堂,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质,提质又增效”的教育愿景。
参考文献
[1] 吴麦科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J]. 甘肃教育 ,2022,No.708(16):75-78.
[2] 李继林 .“ 双减” 政策下语文教学的优化转型 [J]. 韶关学院学报 ,2021,42(11):104-108.
[3] 赵媛 .“ 双减” 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 [J]. 新课程 ,2022,No.614(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