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创新与人才培养融合策略

作者

聂彦玮

晋中信息学院 山西省晋中市 030800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类型多样、处理速度快、价值密度低等特点,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在高等教育领域,大数据为高校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已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如何将大数据技术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创新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与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精准管理与个性化服务,大数据能够整合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交等多方面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和算法,高校可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需求和行为模式,从而实现精准化的学生管理,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科学决策与优化资源配置,利用大数据技术,高校可以对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数据时代,知识的传播和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引入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等新型教学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挑战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在大数据环境下,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数据、生活数据等大量敏感信息被收集和存储。如果这些数据遭到泄露或滥用,将严重侵犯学生的隐私权,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同时,数据安全问题也可能导致高校的教学管理秩序受到干扰,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

数据应用意识与能力不足。部分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对大数据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数据应用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大数据在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价值。此外,高校相关人员的大数据分析能力有限,难以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无法将大数据技术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与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应用意识薄弱

许多高校在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中,仍然习惯于采用传统的经验管理和教学模式,对大数据的应用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缺乏专门的数据管理部门和专业的数据分析师,无法对学生数据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导致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资源被闲置浪费。

(二)技术支撑不足

虽然部分高校已经认识到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着技术支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高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乏高性能的数据存储设备、计算设备和数据分析软件;另一方面,高校在大数据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投入不足,难以吸引和留住大数据专业人才,制约了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和发展。

(三)人才培养模式滞后

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同时,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注,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在大数据时代,这种滞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凸显出其局限性,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四、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创新与人才培养融合策略

(一)更新理念,树立大数据思维

高校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大数据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大数据的认识和理解,树立大数据思维。管理人员要认识到大数据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将大数据分析作为学生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教师要将大数据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个性化教学。同时,高校要营造良好的大数据应用氛围,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大数据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二)加强技术应用,构建大数据管理平台

开发和应用大数据管理系统,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开发或引进适合本校的大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学生数据的全面收集、存储、分析和应用。该系统应涵盖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课程表现、课外活动、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和算法,为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提供决策支持。

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高校要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数据的访问控制、加密处理和备份恢复,确保学生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同时,要加强对师生的数据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数据安全意识,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事件的发生。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个性化培养

优化课程体系,高校应根据大数据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优化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大数据相关的课程,如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大数据技术应用等,培养学生的大数据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时,要加强课程之间的整合与衔接,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体系,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翻转课堂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大数据技术,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难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导,实现因材施教。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大数据技术和实际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大数据分析和应用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四)建立协同机制,促进管理与培养的深度融合

高校要建立学生管理部门与教学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学生管理部门收集的学生行为数据、心理健康数据等可以为教学部门优化教学方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参考;教学部门的教学数据、学生学习数据等也可以为学生管理部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等工作提供依据。通过建立协同机制,实现学生管理与人才培养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五、结论

大数据时代为高校学生管理创新与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价值,更新理念,加强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协同机制,实现学生管理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通过将大数据技术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言锋 .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改革——评《高校教育管理与创新实践研析》[J]. 科技管理研究 , 2023, 43(21):3.

[2] 贾琬朝 .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与策略研究 [J]. 科教导刊 , 2024(9):132-134.

[3] 黎玲 .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政教育的创新融合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 2024, 37(20):10-12.

聂彦玮 1995 年3 月 女 山西寿阳 硕士 思政教育